先占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先占的构成要素及其价值依归 | 第10-19页 |
一、先占的构成要素 | 第10-13页 |
(一) 标的物须为无主物 | 第10-11页 |
(二) 先占人须对标的物有事实上的占有 | 第11-12页 |
(三) 先占人须有将无主物归其所有的意思 | 第12-13页 |
二、先占的价值依归 | 第13-19页 |
(一) 先占的正义价值 | 第14-15页 |
(二) 先占的平等价值 | 第15页 |
(三) 先占的秩序价值 | 第15-16页 |
(四) 先占的共享价值 | 第16-17页 |
(五) 先占的生态价值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先占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比较法考察 | 第19-27页 |
一、先占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19-23页 |
(一) 先占始于习惯 | 第19-20页 |
(二) 西方的先占法律历史 | 第20-21页 |
(三) 我国的先占法律历史 | 第21-23页 |
二、先占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3-27页 |
(一) 法国法中的先占制度 | 第23-24页 |
(二) 德国法中的先占制度 | 第24页 |
(三) 瑞士法中的先占制度 | 第24页 |
(四) 英国法中的先占制度 | 第24-25页 |
(五) 美国法中的先占制度 | 第25页 |
(六) 前苏联法中的先占制度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先占制度在我国的现状 | 第27-36页 |
一、先占制度的私法困顿 | 第27-29页 |
(一) 先占在我国的私法困境 | 第27页 |
(二) 我国否定先占的原因及驳斥 | 第27-29页 |
二、先占制度的公法先行 | 第29-36页 |
(一) 传统理论对我国宪法关于“无主物”的解读 | 第29-31页 |
(二) 学界对传统理论关于“无主物”的评判 | 第31-33页 |
(三) 在我国规范“无主物”的理据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先占制度的理论与制度进路 | 第36-40页 |
一、先占制度在我国的理论进路 | 第36-37页 |
二、先占制度在我国的制度进路 | 第37-40页 |
(一) 我国先占制度的主体 | 第38页 |
(二) 我国先占制度的客体 | 第38-39页 |
(三) 我国先占制度的法律内容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