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控制性参数取值与验证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DDA方法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DDA方法的验证第14-15页
        1.2.2 DDA方法理论的改进与完善第15-17页
        1.2.3 DDA方法工程应用第17-19页
        1.2.4 DDA方法程序使用的优化第19-20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二维DDA的基本理论第22-45页
    2.1 块体位移和变形第22-24页
        2.1.1 DDA方法的一阶位移形式第22-23页
        2.1.2 DDA方法高阶位移公式和级数位移近似第23页
        2.1.3 联立方程组第23-24页
    2.2 块体应力、应变、荷载子矩阵的形成第24-31页
        2.2.1 弹性子矩阵第24-25页
        2.2.2 初始应力第25页
        2.2.3 点荷载第25-26页
        2.2.4 线荷载第26页
        2.2.5 体荷载第26-27页
        2.2.6 惯性力第27-28页
        2.2.7 固定点子矩阵第28-29页
        2.2.8 锚杆连接第29-31页
    2.3 块体接触理论第31-40页
        2.3.1 块体接触和嵌入准则第31-33页
        2.3.2 法向弹簧子矩阵第33-35页
        2.3.3 切向弹簧子矩阵第35-37页
        2.3.4 摩擦力子矩阵第37-39页
        2.3.5 块体E(A,B)接触理论第39-40页
    2.4 单纯形积分公式第40-43页
        2.4.1 单纯形的定义第41-42页
        2.4.2 单纯形积分公式第42-43页
    2.5 总体方程求解方法第43-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二维DDA计算程序的实现第45-64页
    3.1 计算程序的文件第45页
    3.2 主程序流程图第45-47页
    3.3 计算程序的接触理论第47-57页
        3.3.1 通过距离条件寻找接触第48-49页
        3.3.2 通过角度条件寻找接触第49-53页
        3.3.3 接触传递第53-56页
        3.3.4 接触初始化第56-57页
    3.4 计算程序的非零稀疏存储第57-63页
        3.4.1 非零稀疏存储第57页
        3.4.2 图法第57-58页
        3.4.3 程序解读第58-60页
        3.4.4 实例第60-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DDA方法控制性参数取值研究第64-81页
    4.1 研究意义第64-65页
    4.2 理论研究第65-72页
        4.2.1 块体接触开-闭迭代分析模型第65-66页
        4.2.2 DDA块体接触位移理论推导第66-69页
        4.2.3 DDA块体接触位移理论解分析第69-72页
    4.3 实例验证第72-79页
        4.3.1 DDA中时间步长和弹簧刚度的调整策略第72-73页
        4.3.2 应用自由落体模型研究时间步长第73-74页
        4.3.3 时间步及弹簧刚度联合影响的取值第74-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DDA方法模拟地下厂房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第81-90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地下厂房围岩宏观工程地质特征第81-82页
    5.3 岩石力学特性与初始应力特征第82-83页
        5.3.1 岩石力学特性第82页
        5.3.2 初始应力测试成果第82-83页
    5.4 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第83-89页
        5.4.1 程序的完善第83页
        5.4.2 基本计算模型第83-84页
        5.4.3 初始应力及力学参数第84页
        5.4.4 基本计算模型成果分析第84-86页
        5.4.5 各影响因素分析第86-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DDA方法研究塔子坪滑坡稳定性第90-97页
    6.1 引言第90页
    6.2 滑坡主要特征第90-91页
        6.2.1 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第90-91页
        6.2.2 滑坡稳定问题第91页
    6.3 滑坡DDA数值分析模型第91-93页
        6.3.1 单元划分第91-92页
        6.3.2 参数取值第92-93页
        6.3.3 地震载荷的选取第93页
    6.4 滑坡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第93-96页
        6.4.1 天然工况第94页
        6.4.2 地震载荷工况第94-95页
        6.4.3 地震载荷及降雨对滑坡的影响第95-96页
    6.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7.1 结论第97-98页
    7.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附录第107-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维多点输入下大跨索—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下一篇: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灌木物种小枝与叶性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