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主干断裂的特征及三维地质模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外关于深大断裂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关于辽东地区主干断裂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3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1页 |
2.1 地层 | 第16-19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19页 |
2.3 岩浆岩 | 第19-21页 |
第3章 区域主干断裂深部地质特征 | 第21-60页 |
3.1 寒岭-偏岭断裂带 | 第21-27页 |
3.1.1 地质特征 | 第21页 |
3.1.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21-27页 |
3.2 鸭绿江岩石圈断裂带 | 第27-29页 |
3.2.1 地质特征 | 第27-28页 |
3.2.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28-29页 |
3.3 庄河-桓仁岩石圈断裂带 | 第29-36页 |
3.3.1 地质特征 | 第29页 |
3.3.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29-36页 |
3.3.3 灾害地质与地质资源 | 第36页 |
3.4 海城析木城-岫岩断裂带 | 第36-41页 |
3.4.1 地质特征 | 第36-37页 |
3.4.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37-41页 |
3.5 海城-草河口岩石圈断裂带 | 第41-44页 |
3.5.1 地质特征 | 第41-42页 |
3.5.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42-44页 |
3.6 太平哨断裂带 | 第44-48页 |
3.6.1 地质特征 | 第44-45页 |
3.6.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45-48页 |
3.7 刘家河-青堆子断裂带 | 第48-53页 |
3.7.1 地质特征 | 第48-49页 |
3.7.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49-53页 |
3.8 四平街-凤城断裂带 | 第53-56页 |
3.8.1 地质特征 | 第53页 |
3.8.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53-56页 |
3.9 新宾聂尔库-雅河断裂带 | 第56-60页 |
3.9.1 地质特征 | 第56-57页 |
3.9.2 深部地质结构特征 | 第57-60页 |
第4章 辽东地区主干断裂三维地质模型 | 第60-63页 |
4.1 主干断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第60页 |
4.2 主干断裂三维地质建模过程和三维地质模型 | 第60-62页 |
4.2.1 主干断裂三维地质建模过程 | 第60页 |
4.2.2 主干断裂三维地质模型 | 第60-62页 |
4.3 主干断裂三维地质建模意义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