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旱区土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主要方法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2.1 地理位置和范围 | 第18页 |
2.2 地形地貌概况 | 第18-19页 |
2.3 气候概况 | 第19-21页 |
2.4 土地利用概况 | 第21页 |
2.5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耕地压力指数评价 | 第22-32页 |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3.1.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22页 |
3.1.2 耕地压力指数模型 | 第22-23页 |
3.1.3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23-25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3.2.1 西北旱区总体耕地压力 | 第25-26页 |
3.2.2 西北旱区县域耕地压力分析 | 第26-29页 |
3.2.3 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差异特征 | 第29-30页 |
3.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价 | 第32-43页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2-36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1.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4.1.3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 第33-35页 |
4.1.4 人均生态服务价值 | 第35页 |
4.1.5 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 | 第35-36页 |
4.1.6 敏感性分析 | 第36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4.2.1 西北旱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 第36-38页 |
4.2.2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4.2.3 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 第40-41页 |
4.2.4 生态经济协调分析 | 第41页 |
4.2.5 敏感性指数分析 | 第41-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分析 | 第43-50页 |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43-46页 |
5.1.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43-44页 |
5.1.2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5.2.1 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 第46-48页 |
5.2.2 生态适度人口与生态利用效率 | 第48-49页 |
5.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