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工况下双层皮幕墙热工性能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通风式双层皮幕墙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1.2 通风式双层皮幕墙的结构及运行方式 | 第12-14页 |
1.1.3 双层皮幕墙研究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双层皮幕墙自然通风模型 | 第20-33页 |
2.1 双层皮幕墙热工模型 | 第20-21页 |
2.2 双层皮幕墙传热模型 | 第21-22页 |
2.2.1 区域划分 | 第21页 |
2.2.2 热平衡模型 | 第21-22页 |
2.3 双层皮幕墙自然通风模型 | 第22-30页 |
2.3.1 区域划分 | 第22-23页 |
2.3.2 假设条件 | 第23页 |
2.3.3 进出口相对位置确定 | 第23-24页 |
2.3.4 气流纵向流向确定 | 第24页 |
2.3.5 热通道静压分布规律确定 | 第24-25页 |
2.3.6 边界相对压强确定 | 第25页 |
2.3.7 边界输入流量确定 | 第25-26页 |
2.3.8 横向流量确定 | 第26-28页 |
2.3.8.1 静压差确定 | 第26-27页 |
2.3.8.2 横向流量 | 第27页 |
2.3.8.3 流通面积系数 | 第27页 |
2.8.3.4 横向流动阻力 | 第27-28页 |
2.3.9 纵向流量确定 | 第28-29页 |
2.3.10 DSF进出口风量确定 | 第29-30页 |
2.4 求解方法 | 第30-31页 |
2.4.1 求解计算流程 | 第30页 |
2.4.2 特征量选取 | 第30-31页 |
2.4.3 初值选取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双层皮幕墙自然通风模型实验验证 | 第33-42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33-35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3.1.2 实验平台 | 第33-34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1.4 实验测点分布 | 第35页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2.1 模拟条件 | 第35页 |
3.2.2 固体层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对比分析 | 第35-38页 |
3.2.3 空腔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3.3 流量误差分析 | 第39-40页 |
3.4 模型模拟速度验证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双层皮幕墙遮阳百叶倾角优化 | 第42-55页 |
4.1 百叶倾角评价模型 | 第42-43页 |
4.2 室内综合得热量 | 第43-46页 |
4.2.1 透过DSF的辐射热量 | 第43-44页 |
4.2.2 DSF吸收辐射引起的室内得热量 | 第44-46页 |
4.3 平均采光系数 | 第46页 |
4.4 模拟结果标准化 | 第46-47页 |
4.5 权系数确定 | 第47页 |
4.6 算例与分析 | 第47-53页 |
4.6.1 典型日参数确定 | 第47-48页 |
4.6.2 典型日透过DSF辐射热量 | 第48页 |
4.6.3 典型日DSF吸收辐射引起的室内得热 | 第48-51页 |
4.6.3.1 典型日百叶吸收辐射量 | 第48-49页 |
4.6.3.2 传热比例系数 | 第49-50页 |
4.6.3.3 内空腔进出流量 | 第50页 |
4.6.3.4 内空腔进出口温差 | 第50-51页 |
4.6.3.5 DSF吸收辐射引起的室内得热 | 第51页 |
4.6.4 室内综合得热量 | 第51-52页 |
4.6.5 典型日平均采光系数 | 第52页 |
4.6.7 权系数确定 | 第52-53页 |
4.6.8 倾角优化分析 | 第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双层皮幕墙结构优化 | 第55-62页 |
5.1 正交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5.2 模拟试验条件 | 第56-57页 |
5.3 DSF热工性能的结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5.4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8-59页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