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政府补贴概述 | 第15-21页 |
一 政府补贴的概念特征与确认计量和损益区分 | 第15-18页 |
二 国内关于政府补贴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补贴存在的问题与补贴有效性的判定依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CQ公司享受政府补贴的案例描述 | 第21-32页 |
第一节 CQ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1-28页 |
一 公司概况 | 第21-23页 |
二 组织架构 | 第23-24页 |
三 经营及亏损情况 | 第24-28页 |
第二节 CQ公司计入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贴的数据及项目分析 | 第28-32页 |
一 CQ公司历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贴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二 CQ公司历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贴的项目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补贴对CQ公司的有效性评价 | 第32-42页 |
第一节 政府补贴有效性的标准判定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基于经济效益角度评价地方政府补贴对CQ公司有效性 | 第33-38页 |
一 CQ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二 CQ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 第34-36页 |
三 CQ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四 CQ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五 财务综合分析 | 第38页 |
第三节 基于社会效益角度评价地方政府补贴对CQ公司有效性 | 第38-41页 |
一 维持了CQ公司的生存和持续 | 第38-39页 |
二 保障了员工下岗分流并稳定了员工岗位 | 第39-40页 |
三 保障了“环保搬迁”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地方政府补贴对CQ公司缺乏有效性的综合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政府补贴缺乏有效性的相关原因 | 第42-56页 |
第一节 CQ公司难以发挥补贴有效性的内外部因素 | 第42-52页 |
一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 第42-45页 |
二 钢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 第45-48页 |
三 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补贴缺乏有效性应承担的责任 | 第52-56页 |
一 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 | 第52-53页 |
二 给付政府补贴随意滞后 | 第53-54页 |
三 不遵循市场规律 | 第54页 |
四 缺乏科学的政府补贴决策和评价机制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提升政府补贴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 第56-68页 |
第一节 对CQ公司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 第56-60页 |
一 组织管理创新 | 第56-57页 |
二 优化资源配置 | 第57-58页 |
三 加强成本管控 | 第58页 |
四 健全风险管控 | 第58-59页 |
五 技术研发创新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对CQ公司获取和使用政府补贴的建议 | 第60-62页 |
第三节 对地方政府的相关建议 | 第62-68页 |
一 地方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 | 第62页 |
二 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 第62-63页 |
三 应该调整现有对于钢铁企业的补贴政策 | 第63-64页 |
四 建立科学的政府补贴决策和后续评价机制 | 第64-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1页 |
第一节 案例所揭示的共性问题 | 第68-70页 |
一 案例所反映的国有企业使用政府补贴的共性问题 | 第68-69页 |
二 案例所揭示的地方政府给付补贴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总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