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 绪论 | 第9-18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三) 研究的目的、思路、方法和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4 理论工具 | 第16页 |
(四) 创新之处及研究困难 | 第16-18页 |
1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2 研究困难 | 第17-18页 |
二 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概述 | 第18-23页 |
(一)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1 公务员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 公务员考试分类 | 第18-19页 |
3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 第19页 |
(二)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特点 | 第19-21页 |
1 地方公务员考录实行“四级联考” | 第19-20页 |
2 地方公务员考录的职位要求较宽 | 第20-21页 |
3 地方公务员考录方法成结构化态势 | 第21页 |
(三)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原则 | 第21-23页 |
1 竞争择优原则 | 第21页 |
2 法治原则 | 第21-22页 |
3 公开原则 | 第22-23页 |
三 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一)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取得的成绩 | 第23-24页 |
1 建立了“凡进必考”的机制 | 第23页 |
2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 第23页 |
3 提供了科学化的考试录用手段 | 第23页 |
4 促进了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 第23-24页 |
(二)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1 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设置不科学 | 第24页 |
2 公务员考试职位设置不合理 | 第24-25页 |
3 公务员考试主观题评卷有误差 | 第25页 |
4 公务员招录监督考察不透明 | 第25-26页 |
5 公务员招录评估反馈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四 完善地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议 | 第27-32页 |
(一)合理设置报考资格条件 | 第27页 |
1 深入开展职位分析,科学设置报考条件 | 第27页 |
2 合理设置专业类别,科学把控专业限制 | 第27页 |
3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维护考试环境公平 | 第27页 |
(二)优化招录考试方式方法 | 第27-29页 |
1 建立分级分类的考试机制 | 第27-28页 |
2 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 | 第28页 |
3 探索公务员招录质量化提升的实践方式 | 第28-29页 |
(三)严格控制主观题目评卷误差 | 第29-30页 |
1 制定评分细则,减少评卷误差 | 第29页 |
2 完善运行规则,健全控制依据 | 第29页 |
3 提高评卷人素质,优化评卷队伍 | 第29-30页 |
(四)完善考录监督机制 | 第30-31页 |
1 成立专门的公务员招录监督委员会 | 第30页 |
2 确定完善的公务员招录监督内容 | 第30页 |
3 采取多样化的公务员招录监督形式 | 第30-31页 |
(五)健全考录评估反馈机制 | 第31-32页 |
1 建立评估反馈的部门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 | 第31页 |
2 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运用 | 第31页 |
3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 第31-32页 |
五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个人简历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