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2-14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2 不足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科技金融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1.1 科技金融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对比分析 | 第16-17页 |
2.2 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领域的冲击 | 第17-19页 |
2.3 科技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 文献综述总评 | 第20-22页 |
3 科技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3.1 科技金融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1.1 科技金融发展的特点 | 第22-23页 |
3.1.2 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3页 |
3.2 国内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23-32页 |
3.2.1 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指标的选择和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3.2.2 传统商业银行风控指标的选择和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3.2.3 科技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以移动支付为例 | 第28-32页 |
4 科技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32-40页 |
4.1 长尾理论 | 第32-34页 |
4.2 科斯交易成本理论 | 第34-35页 |
4.3 双边市场理论 | 第35-36页 |
4.4 金融脱媒理论 | 第36-37页 |
4.5 小结 | 第37-40页 |
5 科技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50页 |
5.1 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指标的影响分析 | 第40页 |
5.2 模型的选择和指标的选择 | 第40-42页 |
5.2.1 商业银行绩效指标的选择 | 第40-41页 |
5.2.2 科技金融指标的选择 | 第41-42页 |
5.2.3 宏观经济指标的选择 | 第42页 |
5.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和平稳性检验 | 第42-43页 |
5.4 模型的设计 | 第43-44页 |
5.5 面板模型类型选择检验 | 第44-45页 |
5.6 模型的估计和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7 稳健性检验 | 第47-50页 |
6 科技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风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0-56页 |
6.1 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风控指标的影响分析 | 第50页 |
6.2 模型的选择和变量的选取 | 第50-52页 |
6.3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52-53页 |
6.4 模型的估计和实证分析 | 第53-56页 |
7 科技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绩效的敏感性分析 | 第56-62页 |
7.1 科技金融背景下敏感性分析的描述性统计 ----以第三方支付为例 | 第56-59页 |
7.2 科技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 第59-62页 |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62-66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8.2 前瞻性分析 | 第63页 |
8.3 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8.3.1 科技金融和商业银行角度 | 第63-65页 |
8.3.2 金融监管角度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