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缩写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救必应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2-14页 |
1.1.1 体外抑菌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 第12-13页 |
1.1.2 对心血管的作用 | 第13页 |
1.1.3 降血脂作用 | 第13-14页 |
1.1.4 抗肿瘤作用 | 第14页 |
1.1.5 保肝作用 | 第14页 |
1.2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研究 | 第14-17页 |
1.2.1 直接抑菌作用 | 第15页 |
1.2.2 协同抗菌药物抑菌作用 | 第15-16页 |
1.2.3 抑制细菌的致病性 | 第16-17页 |
1.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类型 | 第17-18页 |
1.3.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救必应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第19-33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救必应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原理 | 第20页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及波长的选择 | 第20-21页 |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1页 |
2.2.4 救必应总黄酮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2.3.1 超声辅助提取救必应中总黄酮的单因素实验 | 第22页 |
2.3.2 响应面法优化救必应总黄酮的提取条件 | 第22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2.4.1 单因素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4.2 救必应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31-33页 |
2.5.1 讨论 | 第31-32页 |
2.5.2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 | 第33-49页 |
3.1 产ESBLs大肠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33-4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2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 第40-48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48-49页 |
3.3.1 讨论 | 第48页 |
3.3.2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的研究 | 第49-6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4.1.1 仪器 | 第49-50页 |
4.1.2 试剂 | 第5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0-55页 |
4.2.1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2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 第51页 |
4.2.3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胞外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4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菌体总蛋白合成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5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DNA合成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4.3.1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3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胞外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4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菌体总蛋白合成的影响 | 第59页 |
4.3.5 救必应总黄酮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菌体DNA合成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