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立论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3页
        1.2.1 注水优势通道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现状第9-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2章 超深稀井网油藏注水优势通道识别方法研究第17-32页
    2.1 试验区地质概况第17-21页
        2.1.1 构造特征第17页
        2.1.2 地层划分第17-18页
        2.1.3 储层岩石特征第18页
        2.1.4 储层孔喉特征第18-19页
        2.1.5 储层非均质性第19页
        2.1.6 相对渗透率特征第19-20页
        2.1.7 油藏类型及流体性质第20-21页
    2.2 油藏开发现状及问题第21-22页
    2.3 超深稀井网条件下优势通道识别方法的建立第22-27页
        2.3.1 无因次压降曲线法第22-25页
        2.3.2 无因次图版对比法第25-27页
    2.4 L油田TI油组注水优势通道分布第27-31页
        2.4.1 水驱状况分析第27-28页
        2.4.2 小层注采指标分析第28-29页
        2.4.3 注采井组注水优势通道分析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耐温抗盐调驱剂性能评价与优选第32-52页
    3.1 耐温抗盐微球性能评价第32-38页
        3.1.1 固含量测定第32-33页
        3.1.2 粒度分布第33-34页
        3.1.3 吸水膨胀性能第34-36页
        3.1.4 高温稳定性能第36页
        3.1.5 剪切耐温性能第36页
        3.1.6 物理模拟实验第36-38页
    3.2 耐温抗盐改性聚合物凝胶性能评价第38-50页
        3.2.1 凝胶L-1性能评价第38-45页
        3.2.2 凝胶L-2性能评价第45-50页
    3.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调驱方案优化设计第52-60页
    4.1 试验目的第52页
    4.2 调驱参数优选第52-57页
        4.2.1 调驱体系浓度第53-55页
        4.2.2 调剖剂用量第55页
        4.2.3 注入速度与压力第55-56页
        4.2.4 调驱段塞第56-57页
    4.3 方案设计第57-58页
    4.4 调驱指标预测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现场实施及效果评价第60-75页
    5.1 现场实施第60页
    5.2 效果评价第60-74页
        5.2.1 非牛顿流—牛顿流两区复合模型试井解释方法第60-67页
        5.2.2 注水井调驱效果评价第67-72页
        5.2.3 试验区调驱效果评价第72-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建议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井周地层热—固耦合的热采井套管损坏机理研究
下一篇:泡排井集气管道流动特性及消泡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