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以gp41为靶的新型非肽类小分子HIV-1融合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23页
   ·AIDS 及 HIV第10-11页
   ·HIV 进入机制第11-12页
   ·gp41 融合抑制剂第12-18页
     ·肽类融合抑制剂第13-14页
     ·小分子融合抑制剂第14-18页
 参考文献第18-23页
第二章 立题依据与课题设计第23-34页
   ·HIV-1 gp41 融合作用机制及 T-20第23页
   ·小分子融合抑制剂作用靶点第23-24页
   ·先导物的确定第24-25页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5-31页
     ·四氮唑类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6-27页
     ·四环型羧酸类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7-28页
     ·氟苯类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8-29页
     ·剔除吡咯类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4-46页
   ·中间体 N-芳基-2,5-二甲基吡咯-3-甲醛的合成第34-35页
   ·开链型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5-36页
   ·线状四环型四氮唑类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6-38页
     ·中间体 3-取代绕丹宁的合成第36-37页
     ·四氮唑类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7-38页
   ·四环型羧酸类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8-40页
   ·氟苯类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40-42页
   ·剔除吡咯类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42-43页
   ·Knoevenagel 缩合产物的构型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四章 生物活性评价与结果讨论第46-64页
   ·四氮唑类目标化合物的抗 HIV 活性评价第46-50页
   ·羧酸类目标化合物的抗 HIV 活性评价第50-56页
   ·氟苯类目标化合物的抗 HIV 活性评价第56-58页
   ·剔除吡咯类目标化合物的抗 HIV 活性评价第58-59页
   ·构效关系总结第59-60页
   ·目标化合物与靶标空腔的分子对接研究第60-62页
   ·MT-2 细胞模型及测试方法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64-66页
第六章 实验部分第66-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文章及学术交流第110-111页
附录 1 目标化合物的图谱第111-224页
附录 2 文献综述第224-240页
 参考文献第233-240页
附录 3 目标化合物结构及编号第240-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免疫增强剂T肽抗癌作用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GLP条件下临床病理学规范化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