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藻类的危害 | 第12-14页 |
1.1.1 水华藻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2 赤潮藻的危害 | 第13页 |
1.1.3 赤潮藻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 除藻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紫外辐照除藻法 | 第18-21页 |
1.3.1 紫外辐照法概述 | 第18页 |
1.3.2 紫外辐照除藻原理 | 第18-19页 |
1.3.3 紫外除藻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4 紫外除藻法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 紫外-光催化除藻法 | 第21-24页 |
1.4.1 紫外-光催化原理 | 第21页 |
1.4.2 光催化法灭藻原理 | 第21-22页 |
1.4.3 紫外-光催化的应用及应用前景 | 第22-24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 | 第26-37页 |
2.1 实验对象 | 第26页 |
2.2 UV-光催化方法 | 第26-32页 |
2.2.1 光源设计 | 第26-28页 |
2.2.2 TiO_2催化剂 | 第28-29页 |
2.2.3 二氧化钛光催化原理 | 第29-31页 |
2.2.4 紫外辐照工作原理 | 第31页 |
2.2.5 紫外辐照剂量 | 第31-32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32-33页 |
2.3.1 藻处理实验 | 第32页 |
2.3.2 藻的光照培养与暗培养 | 第32-33页 |
2.4 实验分析表征手段 | 第33-37页 |
2.4.1 FDA荧光染色法 | 第33-34页 |
2.4.1.1 FDA溶液配制 | 第33页 |
2.4.1.2 FDA染色方法 | 第33页 |
2.4.1.3 FDA染色原理 | 第33-34页 |
2.4.2 吸光光度值法 | 第34-35页 |
2.4.3 叶绿素分光光度法 | 第35页 |
2.4.4 叶绿素荧光法 | 第35-36页 |
2.4.5 抑活效果表征 | 第36页 |
2.4.6 藻细胞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检测 | 第36页 |
2.4.7 数据处理及绘图 | 第36-37页 |
第3章 紫外辐照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37-57页 |
3.1 短波UV辐照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37-40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3.1.2.1 紫外光强测量步骤 | 第37-39页 |
3.1.2.2 海水中的UVC辐照强度 | 第39页 |
3.1.2.3 高悬浮物密度海水的配置 | 第39-40页 |
3.1.2.4 高藻密度海水中的UVC辐照强度 | 第40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3.2.1 UVC辐照强度在空气中分布规律 | 第40-41页 |
3.2.2 UVC辐照强度在水中分布规律 | 第41页 |
3.2.3 UVC辐照强度在海水中分布规律 | 第41-43页 |
3.2.4 UVC辐照强度在高悬浮物密度海水中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3.2.5 UVC辐照强度在高藻密度海水中分布规律 | 第44-45页 |
3.2.6 UVC辐照强度在不同介质中的对比研究 | 第45-48页 |
3.2.7 拟合方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3 长波UV辐照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49-51页 |
3.3.1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3.3.3 实验步骤 | 第50-51页 |
3.3.3.1 空气中UVA辐照强度 | 第50-51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3.4.1 长波紫外UVA辐照强度在空气中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51-53页 |
3.4.2 空气中UVA辐射强度的综合空间分布规律 | 第53页 |
3.4.3 拟合方程的建立 | 第53-54页 |
3.4.4 紫外辐照剂量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藻的光照培养实验研究 | 第57-7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1.1 实验藻种 | 第5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7-58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73页 |
4.2.1 藻样表观形态分析 | 第58-61页 |
4.2.2 吸光度值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4.2.3 显微镜计数法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4.2.4 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68-71页 |
4.2.5 Fv/Fm值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暗培养下藻的抑活效果研究 | 第74-91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5.1.1 实验藻种 | 第7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4页 |
5.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74-75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90页 |
5.2.1 实验结果的表观定性分析 | 第75-78页 |
5.2.2 吸光度值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5.2.3 显微镜计数法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5.2.4 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84-88页 |
5.2.5 Fv/Fm值结果分析 | 第88-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双波UV-光催化抑制藻活性的机理研究 | 第91-101页 |
6.1 藻细胞内部结构分析 | 第91-97页 |
6.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91页 |
6.1.2 实验方法 | 第91-92页 |
6.1.3 SEM结果分析 | 第92-97页 |
6.2 双波UV-光催化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97-9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