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污染体系下甲苯光化学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生成作用 | 第13-16页 |
1.2.1 VOCs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2 VOCs对03和SOA生成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VOCs外场观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2 VOCs烟雾箱实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系统与研究方法 | 第24-34页 |
2.1 烟雾箱模拟试验系统构成 | 第24-29页 |
2.1.1 反应系统 | 第25-26页 |
2.1.2 进样系统 | 第26-27页 |
2.1.3 检测系统 | 第27-29页 |
2.2 SAPRC模型介绍与设置 | 第29-31页 |
2.2.1 模型介绍 | 第29-30页 |
2.2.2 模型设置方法 | 第30-31页 |
2.3 实验计算方法 | 第31-34页 |
2.3.1 SOA产率计算方法 | 第31页 |
2.3.2 SOA有效密度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2.3.3 模型O_3-NO误差计算方法 | 第32页 |
2.3.4 丙烯等效浓度和O_3生成潜势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烟雾箱系统的表征 | 第34-44页 |
3.1 清洁空气反应性表征 | 第34-35页 |
3.2 光照强度表征 | 第35-37页 |
3.3 气相污染物的沉降速率表征 | 第37-40页 |
3.3.1 NO壁损失实验 | 第38-39页 |
3.3.2 NO_2壁损失实验 | 第39-40页 |
3.3.3 O_3壁损失实验 | 第40页 |
3.4 颗粒物的沉降速率表征 | 第40-41页 |
3.5 反应可重复性表征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甲苯与NOx体系光化学反应 | 第44-54页 |
4.1 甲苯/NOx比值对O_3生成影响 | 第45-46页 |
4.2 SAPRC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 | 第46-49页 |
4.3 甲苯/NOx比值对SOA生成影响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混合前体物生成O_3和SOA的研究 | 第54-69页 |
5.1 异戊二烯和乙烯对甲苯体系O_3生成影响 | 第55-57页 |
5.2 异戊二烯和乙烯对甲苯体系SOA生成影响 | 第57-62页 |
5.3 混合体系前体有机物对O_3生成影响 | 第62-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7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