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7-14页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 选题背景第7页
        2. 选题意义第7-8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8-12页
        1.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8-9页
        2.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9-10页
        3.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本质的观点第10-11页
        4.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当代价值第11-12页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1. 研究内容第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1. 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3页
        2.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第14-21页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4-15页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5-21页
        1. 古希腊哲学的家庭思想第15-17页
        2. 德国古典哲学的家庭思想第17-20页
        3.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家庭思想第20-21页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历史演变第21-32页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初创第21-25页
        1. 《论离婚法草案》:主张婚姻的自由第21-22页
        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指出家庭在市民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第22-23页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对爱情和婚姻的破坏第23-24页
        4. 《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爱情婚姻观第24页
        5.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家庭的破败与变质第24-25页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发展第25-29页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对世俗家庭的批判第26页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两种生产”角度论述家庭和社会的演变第26-27页
        3. 《共产党宣言》:批判资本主义家庭观,论述共产主义家庭观第27-29页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最终确立第29-32页
        1.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批判吸收摩尔根家庭思想第29-30页
        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家庭观第30-32页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2-42页
    (一) 家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第32-33页
    (二) 家庭功能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第33-35页
    (三) 生产力发展与家庭形态演变第35-37页
    (四) 不同所有制下的家庭状况第37-42页
        1. 原始公有制下家庭的产生第37-38页
        2. 封建社会家庭的发展第38-39页
        3. 资本主义社会家庭的解体第39-40页
        4. 共产主义社会的新型家庭与人的解放第40-42页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发展及其意义第42-48页
    (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第42-43页
    (二) 中共主要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论述第43-45页
    (三) 社会主义婚恋家庭观的形成第45-46页
    (四) 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建设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改造背景中的社区文化发展路径--基于杭州江干区红五月社区的个案聚焦
下一篇:爱尔兰钩针蕾丝图案的现代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