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 一、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二、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一、文献归纳法 | 第16页 |
| 二、理论模型构建法 | 第16页 |
| 三、计量模型检验法 | 第16页 |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1页 |
|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 一、古典增长理论 | 第18页 |
|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 三、新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 第20-21页 |
| 二、知识产权的相关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 第22-28页 |
|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 | 第22-24页 |
|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移 | 第24-28页 |
|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 一、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 | 第28页 |
| 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 | 第28-29页 |
| 第五节 研究评述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第31-46页 |
| 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测度 | 第31-34页 |
|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1-32页 |
| 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TFP | 第32-34页 |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第34-43页 |
| 一、最终产品 | 第35页 |
| 二、中间产品和国内创新 | 第35-36页 |
| 三、FDI | 第36-37页 |
| 四、知识产权保护和模仿 | 第37-39页 |
| 五、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内创新 | 第39-40页 |
| 六、技术差距 | 第40-42页 |
| 七、技术差距与技术进步 | 第42-43页 |
| 第三节 机理阐述 | 第43-45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46-60页 |
| 第一节 模型设定 | 第46页 |
| 第二节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第46-49页 |
| 一、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 | 第46-47页 |
| 二、控制变量 | 第47-49页 |
| 第三节 实证研究 | 第49-55页 |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49-50页 |
| 二、模型设定形式 | 第50-51页 |
| 三、实证检验 | 第51-54页 |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54-55页 |
| 第四节 国家比较分析 | 第55-59页 |
| 一、不同技术差距国家的划分 | 第56-57页 |
| 二、不同技术差距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增长效应 | 第57-59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总结及相关建议 | 第60-65页 |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 一、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第61-62页 |
|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 第62-63页 |
| 三、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建设 | 第63页 |
| 四、正确引导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63-64页 |
| 第三节 不足及展望 | 第64-65页 |
| 一、不足之处 | 第64页 |
| 二、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