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基础理论 | 第17-29页 |
2.1 自由贸易协定和SPS的基本内涵 | 第17-19页 |
2.1.1 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2.1.2 SPS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2.2 自由贸易协定中引入SPS条款的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2.2.1 各国冲破技术性壁垒的现实需要 | 第19-20页 |
2.2.2 WTO框架下的SPS规则适用困难 | 第20-22页 |
2.2.3 WTO框架下的SPS规则多边谈判受阻 | 第22页 |
2.2.4 区域或双边谈判更易达成共识 | 第22-23页 |
2.3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法学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2.3.1 利益均衡理论 | 第23-24页 |
2.3.2 生存权与发展权理论 | 第24页 |
2.3.3 规制理论 | 第24-25页 |
2.4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2.4.1 自由贸易区理论 | 第25-26页 |
2.4.2 产业保护与产业安全理论 | 第26-27页 |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主要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分析——以美国和欧盟为例 | 第29-54页 |
3.1 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的SPS条款 | 第30-38页 |
3.1.1 美国主要自由贸易协定中的SPS条款内容 | 第30-36页 |
3.1.2 总体评价 | 第36-38页 |
3.2 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的SPS条款 | 第38-48页 |
3.2.1 欧盟主要自由贸易协定中的SPS条款内容 | 第38-46页 |
3.2.2 总体评价 | 第46-48页 |
3.3 美国模式和欧盟模式有关SPS条款的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3.3.1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共同特点 | 第48-49页 |
3.3.2 美国模式和欧盟模式各具特色而又逐渐融合 | 第49-50页 |
3.4 SPS条款的发展趋势和关注重点 | 第50-54页 |
第四章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适用关系和影响分析 | 第54-60页 |
4.1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适用关系 | 第54-55页 |
4.2 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影响分析 | 第55-60页 |
4.2.1 对国际SPS制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2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问题及其对策 | 第60-77页 |
5.1 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及其SPS条款的现状 | 第60-69页 |
5.1.1 我国参与自由贸易协定概述 | 第60-63页 |
5.1.2 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主要内容 | 第63-67页 |
5.1.3 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主要特点 | 第67-69页 |
5.2 与主要自由贸易协定中SPS条款的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5.3 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下我国应对SPS的策略 | 第70-77页 |
5.3.1 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掌握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主动权 | 第70-72页 |
5.3.2 制定适当的自由贸易协定SPS条款谈判方略 | 第72-74页 |
5.3.3 完善国内相关SPS制度,逐步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 | 第74-7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社会工作及奖励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