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淮南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2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述 | 第16-21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16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 | 第16-18页 |
| ·国外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 | 第18页 |
| ·国内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 3 煤炭资源型城市状况及层次分析法研究 | 第21-30页 |
|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一般规律 | 第21-22页 |
|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22-23页 |
|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 第23页 |
| ·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 | 第23-25页 |
|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25-30页 |
| 4 淮南市现状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分析 | 第30-39页 |
| ·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理论研究 | 第30-31页 |
| ·指标的设置和筛选 | 第30-31页 |
| ·指标筛选程序图 | 第31页 |
| ·淮南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9页 |
| ·评价体系的确定 | 第33-34页 |
| ·评估方法 | 第34-39页 |
| 5 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 第39-46页 |
| ·政府政策 | 第39-43页 |
| ·煤炭行业管理制度 | 第39页 |
| ·环境保护制度 | 第39-40页 |
| ·资源可持续开发措施 | 第40-43页 |
| ·社会教育行业政策 | 第43-44页 |
| ·企业政策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研究成果 | 第46页 |
| 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