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洋动力资源开发论文

潮流发电水轮机变桨距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主要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变桨距技术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潮流发电水轮机基础理论第18-36页
    2.1 潮流能的基本理论第18-24页
        2.1.1 潮流动能第18页
        2.1.2 贝兹理论第18-20页
        2.1.3 叶素理论第20-22页
        2.1.4 叶轮相关参数第22-24页
    2.2 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变桨距原理及特点第24-27页
        2.2.1 变桨距原理第25-26页
        2.2.2 变桨距水轮机特点第26-27页
    2.3 变桨载荷的计算第27-35页
        2.3.1 桨叶的几何特性第28-30页
        2.3.2 离心力产生的变桨力矩第30-34页
        2.3.3 桨叶回转轴处摩擦力矩第34页
        2.3.4 水动力产生的变桨力矩第34页
        2.3.5 桨叶绕自身轴转动的惯性力矩第34-35页
        2.3.6 变桨距系统的总负载力矩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潮流发电变桨距原理及建模第36-46页
    3.1 变桨驱动方式第36-37页
        3.1.1 液压变桨与电气变桨第36页
        3.1.2 统一变桨与独立变桨第36-37页
    3.2 潮流发电水轮机运行区域第37-39页
    3.3 变桨距系统的建模第39-42页
        3.3.1 水轮机模型第39-40页
        3.3.2 机械传动系统模型第40页
        3.3.3 异步发电机模型第40-41页
        3.3.4 变桨距执行机构第41-42页
    3.4 系统线性化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变桨距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第46-55页
    4.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46-51页
        4.1.1 输入清晰量的模糊化第47-49页
        4.1.2 模糊控制规则库的建立第49-50页
        4.1.3 变桨距控制系统输出的模糊判决第50-51页
    4.2 变桨控制系统Simulink实现第51-54页
        4.2.1 变桨距控制子系统的搭建第51-52页
        4.2.2 变桨距控制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变桨距驱动系统设计第55-72页
    5.1 伺服电机的选择第55页
    5.2 直流无刷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55-58页
        5.2.1 转子位置传感器第56页
        5.2.2 电子换向开关线路第56页
        5.2.3 直流无刷电机的运行原理第56-58页
        5.2.4 直流无刷驱动方式第58页
    5.3 伺服系统模型第58-61页
        5.3.1 直流无刷电机动力学方程第58-60页
        5.3.2 伺服系统典型模块第60-61页
    5.4 三闭环伺服系统第61-66页
        5.4.1 电流环的设计第62-64页
        5.4.2 速度环设计第64-65页
        5.4.3 位置环设计第65-66页
    5.5 直流无刷伺服电机三闭环性能仿真分析第66-68页
    5.6 仿真模型的搭建第68-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机组浮式风力机系统及流体动力性能分析
下一篇:一种新型离岸风机基础的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