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无机化学工业论文--工业气体论文--氢气论文

基于可见光分频利用载体的光合细菌生物膜产氢强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31页
    1.1 概述第11-12页
    1.2 生物制氢第12-15页
        1.2.1 光裂解水生物制氢技术第13页
        1.2.2 暗发酵生物制氢技术第13-14页
        1.2.3 光发酵生物制氢技术第14-15页
    1.3 光发酵制氢生物反应器第15-25页
        1.3.1 结构设计第15-17页
        1.3.2 操作条件优化第17-21页
        1.3.3 细胞固定化技术第21-25页
    1.4 纳米光热转换生物材料第25-29页
        1.4.1 金属基纳米光热转换材料第26-27页
        1.4.2 碳基纳米光热转换材料第27-28页
        1.4.3 有机聚合物纳米光热转换材料第28-29页
    1.5 本文主要内容第29-31页
2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31-43页
    2.1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1-34页
        2.1.1 主要化学试剂第31-33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3-34页
    2.2 菌株和培养基第34-35页
    2.3 分析测试第35-41页
        2.3.1 苯酚硫酸法测总糖第35-37页
        2.3.2 Lowry法测蛋白质第37-39页
        2.3.3 COD测量第39-40页
        2.3.4 气相成分的测量第40页
        2.3.5 吸收光谱的测量第40页
        2.3.6 微观表面形貌的观察第40-41页
        2.3.7 纳米粒径分析第41页
        2.3.8 化合物官能团分析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导光板生物膜式光生物反应器产氢强化第43-57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导光板生物膜式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制造第44-46页
    3.3 实验系统启动及操作第46-48页
    3.4 生物膜载体表面发光特性第48-50页
    3.5 生物膜形成期光生物反应器产氢性能第50-51页
    3.6 连续式产氢阶段光生物反应器性能第51-53页
    3.7 光合细菌生物膜分析第53-56页
    3.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 LaB_6纳米光热转换生物膜载体材料第57-69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六硼化镧纳米颗粒及薄膜制备第58-60页
    4.3 LaB_6纳米颗粒形貌及粒径第60-61页
    4.4 LaB_6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及光热转换能力第61-63页
    4.5 LaB_6-壳聚糖薄膜吸收光谱,光热转换性能第63-65页
    4.6 LaB_6-壳聚糖薄膜吸收光谱,光热转换性能第65-66页
    4.7 LaB_6-壳聚糖薄膜传热模型计算第66-68页
    4.8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GSCML光热转换生物膜式光生物反应器产氢强化第69-87页
    5.1 引言第69-70页
    5.2 GSCML生物薄膜制备第70-72页
    5.3 光热转换性能测试第72-73页
    5.4 反应器设计及光合细菌产氢系统第73-76页
    5.5 LaB_6纳米薄膜性能分析第76-78页
    5.6 GSCML纳米薄膜性能分析第78-81页
    5.7 GSCML生物膜式反应器的成膜及产氢性能研究第81-84页
    5.8 本章小结第84-8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7-91页
    6.1 全文总结第87-89页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附录第103-104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3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第103-104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4页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栓钉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影响试验研究
下一篇:采用水合物法高效分离低浓度煤层气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