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0-14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特性 | 第12-13页 |
1.2.4 锂离子电池负极电极材料 | 第13-14页 |
1.3 MoS_2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特点 | 第14-23页 |
1.3.1 MoS_2的结构特点 | 第15-16页 |
1.3.2 MoS_2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1.3.3 MoS_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2 玫瑰状MoS_2/含氮碳/石墨烯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高倍率储锂性能研究 | 第27-28页 |
2.2.1 聚吡咯/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2 碳包覆MoS_2纳米片自组装微球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MoS_2@C空心球的制备 | 第28页 |
2.3 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 | 第28页 |
2.4 MoS_2/C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28-30页 |
2.4.1 材料形貌、结构、组成以及元素表征 | 第28-29页 |
2.4.2 MoS_2/C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玫瑰状MoS_2/含氮碳/石墨烯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高倍率储锂性能研究 | 第30-40页 |
3.1 前言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3.2.1 玫瑰状MoS_2/含氮碳/石墨烯杂化材料的物理表征 | 第31-36页 |
3.2.2 玫瑰状MoS_2/含氮碳/石墨烯杂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碳包覆MoS_2纳米片自组装微球的合成及其高倍率储锂性能研究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4.2.1 碳包覆MoS_2纳米片自组装微球的物理表征 | 第41-46页 |
4.2.2 碳包覆MoS_2纳米片自组装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6-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具有 9.8 ? 大层间距MoS_2@C空心球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2-63页 |
5.1 引言 | 第52-5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5.2.1 MoS_2@C空心球的物理性能表征 | 第53-57页 |
5.2.2 MoS_2@C空心球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7-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专利及参与基金项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