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汽油质量发展 | 第13-18页 |
1.2.1 美国汽油质量 | 第13-14页 |
1.2.2 我国汽油质量 | 第14-18页 |
1.3 汽油升级技术路线 | 第18-23页 |
1.3.1 催化原料预处理技术 | 第18-20页 |
1.3.2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 | 第20-23页 |
1.3.2.1 PRIME G+技术 | 第21-22页 |
1.3.2.2 催化蒸馏脱硫技术 | 第22页 |
1.3.2.3 SCANFINING技术 | 第22-23页 |
1.4 主要深度脱硫技术工艺对比 | 第23页 |
1.5 汽油脱硫技术应用情况 | 第23-27页 |
第二章 新建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的研究 | 第27-63页 |
2.1 新建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必要性分析 | 第27页 |
2.2 设计基础 | 第27-34页 |
2.2.1 原料性质 | 第27-29页 |
2.2.2 产品性质 | 第29页 |
2.2.3 主要操作条件 | 第29-30页 |
2.2.3.1 反应器操作条件 | 第29-30页 |
2.2.3.2 循环部分设备主要操作条件 | 第30页 |
2.2.4 物料平衡 | 第30-31页 |
2.2.5 公用工程消耗 | 第31-34页 |
2.2.5.1 水消耗核算 | 第31-32页 |
2.2.5.2 电消耗核算 | 第32-33页 |
2.2.5.3 能源消耗核算 | 第33-34页 |
2.3 主要设备核算 | 第34-53页 |
2.3.1 反应器及再生器核算 | 第34-39页 |
2.3.2 稳定塔设计核算 | 第39-53页 |
2.4 吸附剂选择与评价 | 第53-58页 |
2.5 工艺数据和流程的确定 | 第58-59页 |
2.5.1 数据核算情况 | 第58-59页 |
2.6 样品分析 | 第59-63页 |
第三章 新建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的应用 | 第63-69页 |
3.1 装置开工情况概况 | 第63页 |
3.2 标定期间主要工艺参数 | 第63-64页 |
3.2.1 原料系统 | 第63页 |
3.2.2 反应系统 | 第63页 |
3.2.3 再生系统 | 第63-64页 |
3.2.4 分馏系统 | 第64页 |
3.3 质量检验数据分析 | 第64-69页 |
3.3.1 原料及产品汽油数据分析 | 第64-65页 |
3.3.2 吸附剂数据分析 | 第65页 |
3.3.3 物料平衡分析 | 第65页 |
3.3.4 能耗分析 | 第65-67页 |
3.3.4.1 公用工程消耗分析 | 第65-66页 |
3.3.4.2 装置能耗计算 | 第66-67页 |
3.3.5 关键设备运行状况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新建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9-77页 |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9-74页 |
4.1.1 提高处理量存在瓶颈 | 第69-74页 |
4.1.1.1 装置进料过滤器ME-104压差增长较快 | 第69-71页 |
4.1.1.2 反应器进料分配器差压高 | 第71页 |
4.1.1.3 闭锁料斗系统整体运行压力较大 | 第71-72页 |
4.1.1.4 再生器R-102下料不畅 | 第72-73页 |
4.1.1.5 再生烟气过滤器ME-103压差高 | 第73-74页 |
4.1.1.6 加热炉炉管堵塞 | 第74页 |
4.2 应对措施 | 第74-77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