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文化基本概念 | 第19-23页 |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及范围 | 第19-20页 |
二、民族文化的概念 | 第20页 |
三、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界定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文化品牌 | 第23-24页 |
一、文化品牌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的界定 | 第24页 |
第三节 品牌传播理论 | 第24-31页 |
一、传播学理论 | 第24-25页 |
二、品牌传播的概念 | 第25-26页 |
三、品牌传播策略 | 第26-30页 |
四、文化品牌传播策略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现状 | 第31-42页 |
第一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深度访谈研究 | 第31-36页 |
一、深度访谈的内容 | 第31页 |
二、访谈对象 | 第31-32页 |
三、访谈的具体情况 | 第32-36页 |
四、访谈结果小结 | 第36页 |
第二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一、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主体 | 第36-39页 |
二、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内容 | 第39页 |
三、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方式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2-47页 |
第一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一、当地政府自身定位不准确 | 第42页 |
二、品牌目标的建设缺乏长期性 | 第42-43页 |
三、定位策略问题 | 第43页 |
第二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识别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一、品牌核心内容不突出 | 第43页 |
二、品牌传播标识缺乏吸引力 | 第43-45页 |
第三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具体传播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5-47页 |
一、广告策略问题 | 第45-46页 |
二、事件传播策略问题 | 第46页 |
三、新媒体传播策略问题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传播策略建议 | 第47-57页 |
第一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定位 | 第47-49页 |
一、传播主体定位 | 第47-48页 |
二、品牌核心价值定位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识别 | 第49-51页 |
一、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的名称及其传播价值 | 第49-50页 |
二、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广告传播 | 第51-52页 |
一、广告传播路径方面 | 第51-52页 |
二、广告内容方面 | 第52页 |
三、广告创新 | 第52页 |
第四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事件传播 | 第52-53页 |
第五节 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新媒体传播 | 第53-57页 |
一、完善官方网站功能 | 第53-54页 |
二、运用APP客户端推广 | 第54页 |
三、利用百科与知乎 | 第54-55页 |
四、搜索引擎优化 | 第55页 |
五、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社会媒体传播策略 | 第55-56页 |
六、整合新旧媒体优势资源,合力做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品牌传播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一、对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内涵进行全面梳理 | 第57页 |
二、对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的传播问题进行了分析 | 第57页 |
三、对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品牌的传播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