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的风险评估研究--以R单位为例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预算业务的风险评估研究 | 第16页 |
1.2.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 第16-17页 |
1.2.4 文献研究总体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的贡献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2.1.1 行政事业单位的含义和特点 | 第21页 |
2.1.2 预算业务的流程和风险点 | 第21-23页 |
2.1.3 风险评估的内容和程序 | 第23-26页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6-28页 |
2.2.1 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2.2.2 系统理论 | 第27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R单位预算业务的风险评估现状与风险识别 | 第28-41页 |
3.1 R单位预算业务的风险评估现状 | 第28-34页 |
3.1.1 R单位预算业务的机构设置 | 第28-30页 |
3.1.2 R单位预算业务的制度建设 | 第30-31页 |
3.1.3 R单位预算业务风险评估的目标设定 | 第31-33页 |
3.1.4 R单位开展预算业务风险评估的条件 | 第33-34页 |
3.2 R单位预算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 | 第34-41页 |
3.2.1 预算编制的流程及风险点 | 第35-37页 |
3.2.2 预算审批的流程及风险点 | 第37-38页 |
3.2.3 预算执行的流程及风险点 | 第38-39页 |
3.2.4 预算绩效评价的流程及风险点 | 第39-41页 |
第4章 R单位预算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41-47页 |
4.1 预算编制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41-42页 |
4.1.1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 第41-42页 |
4.1.2 部门间缺乏协商决策 | 第42页 |
4.2 预算审批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42-43页 |
4.2.1 负责人风险意识淡薄 | 第42-43页 |
4.2.2 审批权限控制不够细化 | 第43页 |
4.3 预算执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43-45页 |
4.3.1 执行流程不够严谨 | 第43-44页 |
4.3.2 执行过程缺乏分期控制 | 第44-45页 |
4.4 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45-47页 |
4.4.1 对决算的分析和反馈不够 | 第45页 |
4.4.2 缺乏具体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 | 第45-47页 |
第5章 R单位预算业务的风险应对 | 第47-54页 |
5.1 构建全面的预算业务风险评估管理机制 | 第47-50页 |
5.1.1 确定具体的预算业务风险评估目标 | 第47-48页 |
5.1.2 建立全员的预算业务风险评估意识 | 第48页 |
5.1.3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关键岗位责任制 | 第48-49页 |
5.1.4 推进预算业务风险评估信息化建设 | 第49-50页 |
5.2 加强预算业务风险评估的流程控制活动 | 第50-54页 |
5.2.1 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 第50页 |
5.2.2 严格预算审批的控制性 | 第50-51页 |
5.2.3 规范预算执行的严谨性 | 第51页 |
5.2.4 完善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 第51-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