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冷弯薄壁C型钢构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组合截面构件及C型钢与其它材料组合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提高C型钢构件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 | 第20-30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第20-22页 |
2.2.1 材料非线性 | 第20-21页 |
2.2.2 几何非线性 | 第21-22页 |
2.2.3 几何缺陷的影响 | 第22页 |
2.3 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2.3.1 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 | 第22-23页 |
2.3.2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23页 |
2.3.3 边界约束和加载模拟 | 第23-24页 |
2.4 模型的求解及后处理 | 第24-25页 |
2.4.1 特征屈曲分析 | 第24页 |
2.4.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24-25页 |
2.5 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的对比验证 | 第25-29页 |
2.5.1 试件变形及破坏现象对比分析 | 第25-28页 |
2.5.2 荷载-压缩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2.5.3 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29页 |
2.6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钢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的有限元分析 | 第30-4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冷弯薄壁C型钢纵向贴钢筋加强方式 | 第30-32页 |
3.2.1 钢筋粘贴部位 | 第30-31页 |
3.2.2 钢筋与C型钢连接方式 | 第31-32页 |
3.3 钢筋加强C型钢柱有限元建模 | 第32-33页 |
3.4 钢筋加强C型钢柱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3-38页 |
3.4.1 试件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 | 第33-34页 |
3.4.2 钢筋加强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极限承载力 | 第34-38页 |
3.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钢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柱轴压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 | 第40-70页 |
4.1 引言 | 第40-42页 |
4.2 钢筋布设位置对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承载力的影响 | 第42-51页 |
4.2.1 有限元分析试件破坏模式 | 第43-48页 |
4.2.2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4.3 钢筋直径对纵向贴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承载力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1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4.4 点焊位置对纵向贴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承载力的影响 | 第55-59页 |
4.4.1 有限元分析试件破坏模式 | 第55页 |
4.4.2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5-59页 |
4.5 长细比对纵向贴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承载力的影响 | 第59-63页 |
4.5.1 有限元分析试件破坏模式 | 第59-60页 |
4.5.2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0-63页 |
4.6 腹板高厚比对纵向贴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承载力的影响 | 第63-68页 |
4.6.1 荷载-轴向位移曲线 | 第63-65页 |
4.6.2 试件的破坏模式与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5-68页 |
4.7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钢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轴压柱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70-81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冷弯薄壁型钢柱的设计方法 | 第70-74页 |
5.2.1 有效宽度法 | 第70-72页 |
5.2.2 直接强度法 | 第72-73页 |
5.2.3 折减强度法 | 第73-74页 |
5.3 钢筋加强冷弯薄壁C型钢柱承载力计算建议公式 | 第74-80页 |
5.3.1 修正直接强度法 | 第74页 |
5.3.2 修正系数k与Ag/Ac间函数关系回归 | 第74-78页 |
5.3.3 简化计算公式 | 第78-79页 |
5.3.4 简化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第79-80页 |
5.4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和获奖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