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3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5-16页 |
2.1.1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1.3 受试者资料 | 第15-16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6-1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2.3.1 腋窝SLNB | 第17-18页 |
2.3.2 SLN处理及术中诊断 | 第18-19页 |
2.3.3 OSNA检测 | 第19-20页 |
2.3.4 病理检测 | 第20-21页 |
2.3.5 预测NSLN转移模型的指标选择与建立 | 第21页 |
2.3.6 统计学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31页 |
3.1 OSNA的诊断价值 | 第23-25页 |
3.1.1 以病例数为统计对象分析 | 第23-24页 |
3.1.2 以淋巴结数为统计对象分析 | 第24-25页 |
3.2 NSLN转移风险的术中快速预测模型 | 第25-31页 |
3.2.1 临床病理特征 | 第25-27页 |
3.2.2 建立基于分子诊断预测NSLN转移的列线图模型 | 第27-28页 |
3.2.3 本模型的预测性验证研究 | 第28-29页 |
3.2.4 影像学评估的肿瘤大小与原发肿瘤大小对模型预测性差异的比较 | 第29页 |
3.2.5 本模型对腋窝淋巴结分期PN1及≥PN2患者的预测性研究 | 第29页 |
3.2.6 本模型与其他预测模型的验证性比较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1-47页 |
4.1 术中分子诊断技术 | 第31-33页 |
4.2 本研究中假阳性及假阴性病例的分析 | 第33-34页 |
4.3 OSNA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 第34-35页 |
4.4 OSNA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中的应用 | 第35页 |
4.5 OSNA在其他癌症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4.6 OSNA相对于传统术中诊断方法的优势 | 第36-39页 |
4.7 OSNA诊断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4.8 建立NSLN预测模型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4.9 基于术中分子诊断预测模型相对于其他预测模型的优势 | 第41-43页 |
4.9.1 基于术中分子诊断预测模型与传统预测模型的比较 | 第41-42页 |
4.9.2 本模型与西班牙预测模型的比较 | 第42-43页 |
4.9.3 本模型与日本预测模型的比较 | 第43页 |
4.10 展望 | 第43-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