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0. 导论第17-3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论文思路与结构第19-24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创新及不足第25-26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26-39页
1. 商业银行信息化与信息科技风险第39-54页
   ·商业银行信息化理论第39-43页
     ·信息化理论第39-41页
     ·银行信息化理论第41-43页
   ·商业银行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第43-47页
     ·信息化与银行信息生产功能演进第43-45页
     ·信息化与银行风险管理功能演进第45-46页
     ·信息化与关系导向型银行第46-47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第47-54页
     ·信息科技风险的内涵与边界第47-50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特征第50-52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形成机理第52-54页
2.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理论根源第54-65页
   ·金融市场失灵理论分析第54-57页
     ·传统金融市场失灵理论的分析框架第54-55页
     ·信息科技的市场基础设施属性第55-56页
     ·信息科技风险赋予市场失灵新的表现形式第56-57页
   ·金融脆弱性理论分析第57-60页
     ·传统金融脆弱性理论分析框架第57-58页
     ·信息科技风险加剧银行内在脆弱性第58-60页
   ·消费者保护理论分析第60-62页
     ·传统消费者保护理论界定第60页
     ·消费者保护需求延伸第60-61页
     ·信息科技条件下的消费者金融安全保护第61-62页
   ·全面风险监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分析框架第62-65页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第62-64页
     ·完善金融监管功能的现实需要第64-65页
3.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的国际准则第65-77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原则第65-66页
     ·审慎确定监管边界——适时适度原则第65页
     ·安全——效率原则第65-66页
     ·成本——收益原则第66页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信息科技风险的监管原则第66-70页
     ·巴塞尔操作风险监管指导原则第66-67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指导原则第67-70页
   ·COBIT信息科技国际管理标准第70-77页
     ·COBIT管理模型第70-73页
     ·COBIT管理标准第73-77页
4.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国际比较第77-95页
   ·美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第77-85页
     ·监管机构及监管理念研究第77-79页
     ·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研究第79-80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程序----一个案例研究第80-83页
     ·技术监管评级研究第83-84页
     ·对技术服务提供商(TSP)的监管要求第84-85页
   ·意大利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第85-87页
     ·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第85-86页
     ·信息科技现场检查第86页
     ·信息科技监管重点领域第86-87页
   ·荷兰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第87-92页
     ·组织结构和监管理念第87-88页
     ·FIRM风险评估方法论第88-89页
     ·IT扫描第89-90页
     ·信息科技监管重点关注领域第90-92页
   ·新加坡、香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第92-95页
     ·新加坡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第92-93页
     ·香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第93-95页
5.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实践第95-108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及管理现状研究第95-102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现状第95-98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分析第98-100页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案例分析第100-102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组织架构、监管理念及制度建设第102-104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组织架构第102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理念第102-103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制度建设第103-104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监管手段第104-106页
     ·信息科技现场检查第104-105页
     ·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第105页
     ·市场准入监管第105页
     ·"以事件推动"监管第105-106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第106-108页
     ·监管法规和政策第106页
     ·监管手段和方法第106-107页
     ·监管资源第107-108页
6. 信息科技风险计量第108-121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第108-112页
     ·基本指标法第108-109页
     ·标准法第109页
     ·高级计量法第109-112页
   ·信息科技风险的标准法计量第112-114页
     ·信息科技专业条线的风险资本计提第113页
     ·其它业务条线的风险资本计提第113-114页
   ·信息科技风险的VAR计量第114-121页
     ·VaR和CVaR模型概述第114-116页
     ·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的VaR计量第116-121页
7.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评级体系构建第121-143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评级体系构建的基础——URSIT第121-129页
     ·URSIT概述第121-122页
     ·URSIT单项评级第122-128页
     ·URSIT综合评级第128-129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评级体系的特点与整体架构第129-131页
     ·评级体系的特点第129-130页
     ·评级体系的整体架构第130-131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评级体系的评级指标与权重设定第131-138页
     ·评级指标设定第131-132页
     ·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32-138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评级体系的实际运用第138-143页
     ·监管评级操作标准第138-141页
     ·评级等级划定及监管含义第141-143页
8. 商业银行IT外包监管研究第143-159页
   ·商业银行IT外包理论分析第143-149页
     ·商业银行IT外包的成本收益分析第143-145页
     ·商业银行IT外包的应用分析第145-147页
     ·商业银行IT外包风险理论剖析第147-148页
     ·商业银行IT外包风险与其他信息科技风险关联性研究第148-149页
   ·商业银行IT外包风险案例分析第149-151页
     ·XX银行外包业务管理现状案例第149-150页
     ·客户信息资料被窃取案例第150页
     ·核心系统瘫痪案例第150-151页
   ·国内外银行IT外包监管比较研究第151-154页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文件第151-152页
     ·发达国家银行IT外包监管第152-153页
     ·我国银行IT外包监管第153-154页
   ·IT外包监管理念重构——从银行监管到服务商监管第154-159页
     ·服务商风险评估与管理第154-156页
     ·服务商监管内容与标准第156-159页
9.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研究第159-174页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起源、内涵与标准第159-163页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起源第159-160页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内涵第160-161页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标准——PAS56第161-163页
   ·业务连续性监管的核心——商业银行BCP开发与演练第163-169页
     ·商业银行BCP开发第163-166页
     ·商业银行BCP演练第166-169页
   ·业务连续性监管检查标准第169-174页
     ·监管检查的必要性第169页
     ·检查层次与目标第169-170页
     ·检查项目标准第170-174页
10. 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第174-186页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体系建设第174-179页
     ·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机制第174-176页
     ·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科技水平第176-178页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监管队伍建设第178-179页
   ·信息科技风险重点领域监管第179-186页
     ·完善业务连续性风险监管第179-181页
     ·积极防范电子支付欺诈第181-182页
     ·推进外包风险监管第182-184页
     ·重视核心系统变动风险监管第184-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2页
后记第192-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需求视角的货币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理论与实证--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