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苏州工业园区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支持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内容第13-15页
        (一)研究目标第13-14页
        (二)研究思路第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结构安排第14-15页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二)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7-23页
    一、国外研究第17-19页
        (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第17-18页
        (二)金融与科技创新第18-19页
    二、国内研究第19-21页
    三、研究理论第21-23页
        (一)技术创新周期理论第21页
        (二)金融创新理论第21-22页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支持现状第23-30页
    一、自主创新企业的界定第23页
    二、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第23-26页
    三、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金融的发展第26-28页
    四、商业银行自主创新企业支持机理分析第28-30页
第四章 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支持现状及分析第30-72页
    一、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企业现状第30-40页
        (一)苏州工业园区概况第30-32页
        (二)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政策第32-34页
        (三)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布局第34-35页
        (四)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企业动态第35-40页
    二、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金融支持现状第40-50页
        (一)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概况苏州第40-43页
        (二)苏州三大金融创新基础平台第43-46页
        (三)苏州工业园区银行格局第46-48页
        (四)苏州工业园区首家科技支行第48-50页
        (五)苏州工业园区投贷联金融中心第50页
    三、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支持现状第50-65页
        (一)苏州工业园区A银行发展历史和现状第50-52页
        (二)A银行企业自主创新金融中心第52-57页
        (三)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授信产品与政策第57-60页
        (四)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授信支持案例第60-64页
        (五)2017 年A银行工作部署第64-65页
    四、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业务制约因素第65-72页
        (一)资源投入问题第65-67页
        (二)审批机制问题第67-69页
        (三)信息沟通问题第69-70页
        (四)贷后管理问题第70页
        (五)行业专业性问题第70-72页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第72-78页
    一、国际借鉴经验第72-75页
        (一)美国硅谷银行模式第72-74页
        (二)日本中小企业模式第74-75页
    二、国内借鉴经验第75-78页
        (一)上海“张江模式”第75-76页
        (二)科技银行第76-78页
第六章 A银行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支持发展措施第78-90页
    一、优化行内资源配置,构建合理服务架构第78-80页
        (一)区域内资源配置第78-79页
        (二)产品端与业务端联动服务第79页
        (三)考核机制合理分配第79页
        (四)奖励机制持续激励第79-80页
    二、完善内部沟通机制,强化联动合作意识第80-82页
        (一)业务端(业务拓展)第80页
        (二)审批端(授信审批)第80-81页
        (三)执行端(授信执行)第81-82页
    三、健全内外共享机制,推动行外资源联动第82-84页
        (一)行内“明白人”制度第82-83页
        (二)内部专家资源平台第83页
        (三)外部专家合作模式第83-84页
        (四)行外资源联动模式第84页
    四、加强贷后管理机制,促进贷后信息支持第84-85页
    五、持续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专家资源第85-87页
        (一)内部专家机制第85-86页
        (二)外部专家机制第86页
        (三)业务创新激励第86-87页
    六、其他金融支持发展措施第87-90页
        (一)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分类第87页
        (二)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第87-88页
        (三)自主创新企业金融服务增值服务第88-90页
第七章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下一篇: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作及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