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嬗变--以山东洼里秧歌为分析对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传播与我们第7-8页
1 绪论第8-21页
    1.1 研究源起与选题意义第8-10页
        1.1.1 我国传播本土化研究范畴的拓展第9-10页
        1.1.2 传播本土化阵地建设的需要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仪式文化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村落秧歌文化活动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3-14页
    1.3 理论基础:传播仪式观理论第14-17页
    1.4 研究问题与方法(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页
        1.4.2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8-19页
        1.5.1 研究的特色点第18页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1.6 其他说明第19-21页
        1.6.1 个案选择第19页
        1.6.2 田野工作经历第19-21页
2 乡村与秧歌第21-27页
    2.1 洼里秧歌:概念、历史与特点第21-22页
    2.2 洼里村:自然与人文概貌第22-24页
    2.3 一场乡村秧歌仪式表演第24-27页
3 传播仪式观:时间与空间—对洼里秧歌仪式的传播学解读第27-29页
    3.1 时间上的维系第27-28页
    3.2 空间上的共享第28-29页
4 传播仪式观下山东洼里秧歌的变迁第29-34页
    4.1 传播主体第30-31页
    4.2 传承方式第31-32页
    4.3 符码编制第32-33页
    4.4 传播功能第33-34页
5 传承:村落传统仪式文化内容分析第34-36页
    5.1 内容层面:导向正确——时代的需要第34页
    5.2 人文层面:以人为本——群众的基础第34-35页
    5.3 精神层面:认识提升——认同的回归第35-36页
6 嬗变:村落文化仪式传播结构变迁第36-41页
    6.1 节点:生产与生活第36-37页
    6.2 关系:初级与次级关系第37-38页
    6.3 网络:整体到分散第38-39页
    6.4 变迁:仪式性与反仪式性第39-41页
7 讨论与结语: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组织与乡村文化保护第41-43页
    7.1 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组织第41页
    7.2 乡村文化保护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一:山东洼里秧歌的经典鼓点第45-47页
附录二:山东洼里秧歌剧本第47-50页
致谢第50-5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