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6-34页 |
1 生物力学一般概况 | 第16-17页 |
2 腰椎一般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 | 第17-20页 |
2.1 腰椎椎体结构及特点 | 第17页 |
2.2 脊柱运动的功能单位 | 第17-20页 |
3 腰椎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 第20-31页 |
3.1 腰椎标本及模型 | 第20-31页 |
3.2 腰椎生物力学测量方式 | 第31-33页 |
3.2.1 强度实验 | 第31-32页 |
3.2.2 疲劳实验 | 第32页 |
3.2.3 稳定性实验 | 第32-33页 |
4 腰椎生物力学研究展望 | 第33-34页 |
第2章 腰椎切除脊柱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4-46页 |
第1节 前言 | 第34-35页 |
第2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5-4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第3节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1 模型建立及术后并发症 | 第40-41页 |
2 影像学 | 第41-42页 |
第4节 讨论 | 第42-45页 |
1 实验动物模型的种类 | 第42-43页 |
2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入路 | 第43-44页 |
3 动物麻醉药物的选择 | 第44-45页 |
第5节 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脊椎切除重建中不同截面积钛网植骨融合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 第46-67页 |
第1节 前言 | 第46页 |
第2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6-50页 |
1 实验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46-47页 |
2 生物力学测试仪 | 第47页 |
3 标本的受力状态及加载 | 第47-48页 |
4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5 统计学分析 | 第49-50页 |
第3节 实验结果 | 第50-64页 |
1 山羊腰椎载荷—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见表3.1 | 第50-52页 |
2 山羊腰椎扭矩—扭角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3-64页 |
第4节 讨论 | 第64-66页 |
1 腰椎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 | 第64-65页 |
2 不同截面积比山羊腰椎脊柱融合标本生物力学测试分析 | 第65-66页 |
第5节 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腰椎切除重建中不同截面积钛网植骨融合后钛网内骨生长情况的观察 | 第67-87页 |
第1节 前言 | 第67页 |
第2节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7-7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第3节 实验结果 | 第71-80页 |
1 骨融合影像学检查情况 | 第71-74页 |
2 骨融合标本病理检查结果 | 第74-77页 |
3 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 第77-80页 |
第4节 讨论 | 第80-86页 |
1 脊柱融合评价手段 | 第80-85页 |
2 不同截面积比动物模型植骨融合情况 | 第85-86页 |
第5节 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