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多元介入专业机构性以房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1 理论价值第13-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第18-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页
        1.4.2 框架结构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第19-22页
        1.5.1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2 创新之处第20-22页
第2章 机构以房养老相关理论第22-28页
    2.1 机构性以房养老相关概念第22-24页
        2.1.1 机构养老第22-23页
        2.1.2 以房养老第23页
        2.1.3 专业机构性以房养老第23-24页
    2.2 机构性以房养老相关理论第24-28页
        2.2.1 生命周期理论第24-25页
        2.2.2 家庭代际财富传递理论第25页
        2.2.3 福利多元化第25-26页
        2.2.4 社会工作理论第26页
        2.2.5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第26-28页
第3章 我国实行机构性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8-35页
    3.1 实行机构性以房养老的必要性第28-31页
        3.1.1 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第28页
        3.1.2 老年抚养比数据增大第28-29页
        3.1.3 统筹养老金差距显著第29-30页
        3.1.4 家庭养老面临巨大压力第30-31页
        3.1.5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堪忧第31页
    3.2. 实行机构性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第31-35页
        3.2.1 国家政策支持以房养老第31-32页
        3.2.2 家庭养老观念已有转变第32页
        3.2.3 金融机构闲置资金充裕第32页
        3.2.4 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第32-33页
        3.2.5 机构性以房养老的可能第33-34页
        3.2.6 养老机构亟待资金投入第34-35页
第4章 国内以房养老四大城市模式评议第35-43页
    4.1 我国以房养老四大城市实践模式第35-37页
        4.1.1 北京模式第35页
        4.1.2 上海模式第35-36页
        4.1.3 南京模式第36页
        4.1.4 杭州模式第36-37页
    4.2 四大城市模式效果评估第37-39页
        4.2.1 四大城市模式优势分析第37-38页
        4.2.2 四大城市模式存在问题分析第38-39页
    4.3 实施以房养老的困境第39-43页
        4.3.1 住房反向贷款业务实施有风险第39-40页
        4.3.2 房产评估和市场监管亟需规范第40-41页
        4.3.3 以房养老截断了代际的财富遗传第41页
        4.3.4 政府扶持不足使养老保障力减弱第41-43页
第5章 国外以房养老模式及成功经验第43-47页
    5.1 国外以房养老的主要模式第43-45页
        5.1.1 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第43页
        5.1.2 Viager 养老模式第43-44页
        5.1.3 房产置换差价养老第44页
        5.1.4 出租房屋租金养老第44-45页
    5.2 国外以房养老的成功经验第45-47页
        5.2.1 相关政策法规配套完善第45-46页
        5.2.2 机构养老医护功能健全第46页
        5.2.3 监管力度强有较高公信力第46-47页
第6章 多元介入专业机构性以房养老模式构想第47-58页
    6.1 多元介入专业机构性以房养老基础及构成第47-49页
        6.1.1 相关政策奠定了实施基础第47页
        6.1.2 多方机构已具备捆绑可能第47-48页
        6.1.3 政府成立机构统一监管运营第48-49页
    6.2 多元介入专业机构性以房养老模式的运作设计第49-58页
        6.2.1 房产养老管理委托机构运作设计第49-51页
        6.2.2 抵押房产交易管理机构运作设计第51-52页
        6.2.3 一站式机构养护合一服务设计第52-54页
        6.2.4 健康评议管理机构运作设计第54-58页
第7章 保障多元介入机构养老模式成功的措施第58-62页
    7.1 政府出台法规扶持养老事业第58-59页
        7.1.1 金融政策的扶持第58页
        7.1.2 配套制度的完善第58-59页
        7.1.3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第59页
    7.2 鼓励社会参与发挥群集功效第59-60页
        7.2.1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第59-60页
        7.2.2 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第60页
        7.2.3 加强部门间的联通第60页
    7.3 专业监督房产评估和养老服务第60-61页
        7.3.1 健全市场运营监管机制第60-61页
        7.3.2 强化专业化监督机制第61页
    7.4 开发保险产品控制养老风险第61-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作者在校期间学术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轮赤圈总成圆跳动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三进式住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