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异性组合桥面体系力学行为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引言 | 第10-13页 |
1.1.2 病害处理方式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8页 |
1.2.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应用 | 第14-16页 |
1.2.2 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新型材料与连接构造形式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力学行为分析 | 第20-59页 |
2.1 计算方法简介 | 第20-22页 |
2.1.1 传统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2.1.2 数值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2 模型的选取 | 第22-28页 |
2.2.1 选取的原则 | 第22-23页 |
2.2.2 模型的简化 | 第23-26页 |
2.2.3 模型的力学条件 | 第26-27页 |
2.2.4 模型的材料与几何特性 | 第27-28页 |
2.3 数值模拟 | 第28-36页 |
2.3.1 基本假定 | 第28页 |
2.3.2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分析 | 第28-34页 |
2.3.3 关键问题的处理说明 | 第34-36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36-52页 |
2.4.1 模型一的结果提取与分析 | 第36-47页 |
2.4.2 模型二的结果提取与分析 | 第47-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2.6 本章附录 | 第53-59页 |
第三章 组合桥面体系的参数分析与优化 | 第59-88页 |
3.1 大跨径钢箱梁桥组合桥面体系 | 第59-75页 |
3.1.1 参数的选取及评定依据 | 第59-62页 |
3.1.2 单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2-68页 |
3.1.3 双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68-72页 |
3.1.4 三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72-75页 |
3.1.5 组合桥面体系合理参数的确定 | 第75页 |
3.2 中等跨径钢箱梁桥组合桥面体系 | 第75-79页 |
3.2.1 参数的选取及评定依据 | 第76页 |
3.2.2 初步参数分析与力学性能对比 | 第76-7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3.4 本章附录 | 第81-88页 |
第四章 组合桥面体系的剪力连接件 | 第88-101页 |
4.1 剪力连接件的作用及其分类 | 第88-90页 |
4.1.1 连接件的作用 | 第88页 |
4.1.2 连接件的分类 | 第88-89页 |
4.1.3 组合桥面板剪力连接件的特点 | 第89-90页 |
4.2 剪力连接件的破坏模式及实验方法 | 第90-93页 |
4.2.1 组合桥面体系连接件的破坏模式 | 第90-91页 |
4.2.2 确定连接件受力性能的试验方法 | 第91-93页 |
4.3 剪力连接件的设计 | 第93-97页 |
4.3.1 抗剪承载力设计 | 第93-95页 |
4.3.2 疲劳设计 | 第95-96页 |
4.3.3 构造设计 | 第96-97页 |
4.4 本文组合桥面板中剪力连接件的推荐形式 | 第97-100页 |
4.4.1 设计流程 | 第97-98页 |
4.4.2 大跨径钢桥中剪力连接件的推荐形式 | 第98-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有待进一步完成工作 | 第102页 |
组合桥面体系研究方向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 | 第107-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