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医疗事故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13-16页 |
一、我国关于医疗事故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13-14页 |
二、国外关于医疗事故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14-15页 |
三、中外医疗事故犯罪立法评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医疗事故罪的犯罪构成 | 第16-27页 |
一、医疗事故罪的客体分析 | 第16-17页 |
二、医疗事故罪的客观要件 | 第17-20页 |
(一) 医疗行为 | 第17-18页 |
(二) 关于“严重不负责任” | 第18-19页 |
(三) “严重损害就诊人的身体健康”的认定 | 第19-20页 |
三、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方面 | 第20-24页 |
(一) 医疗机构是否可以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 第21-22页 |
(二) 党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可否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 第22-23页 |
(三) 医疗机构中的实习生可否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 第23页 |
(四) 无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能否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 第23-24页 |
四、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 | 第24-27页 |
(一) 注意义务 | 第24-25页 |
(二) 注意能力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医疗事故罪刑事责任的分配 | 第27-32页 |
一、医疗行为中的监督过失 | 第27-29页 |
二、医疗行为中的危险分配理论的适用 | 第29-32页 |
(一) “被允许的危险”理论在医疗行为中 | 第29-30页 |
(二) 信赖原则在医疗行为中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医疗事故罪在认定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医疗事故罪认定中的鉴定结论 | 第32-34页 |
(一)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 第32-33页 |
(二) 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罪认定中的地位 | 第33-34页 |
二、医疗事故罪的罪与非罪 | 第34-36页 |
(一) 医疗事故罪与医疗差错 | 第34-35页 |
(二) 医疗事故与医疗技术事故 | 第35页 |
(三) 医疗事故与医疗意外 | 第35-36页 |
三、实践中医疗事故罪适用率过低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医疗事故罪的刑罚配置缺陷以及立法建议 | 第38-44页 |
一、医疗事故罪中轻缓的主刑 | 第38-40页 |
二、医疗事故罪中单一的刑种 | 第40-41页 |
三、对完善我国医疗事故罪立法的建议 | 第41-44页 |
(一) 从医疗事故罪罪状中删除“严重不负责任”的表述 | 第41-42页 |
(二) 提高法定刑幅度 | 第42-43页 |
(三) 增加管制刑和罚金刑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