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氧化锆陶瓷概述 | 第10-14页 |
1.1.1 氧化锆陶瓷概况 | 第10页 |
1.1.2 氧化锆陶瓷的发展应用 | 第10-12页 |
1.1.3 氧化锆陶瓷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 第12-14页 |
1.2 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相变增韧 | 第14-17页 |
1.2.1 相变增韧概述 | 第14-15页 |
1.2.2 相变增韧机理 | 第15-16页 |
1.2.3 相变增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19-21页 |
2.1.1 粉料 | 第19页 |
2.1.2 成分设计 | 第19-21页 |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3.1 粉料制备 | 第22页 |
2.3.2 成型工艺 | 第22页 |
2.3.3 排塑工艺 | 第22-23页 |
2.3.4 烧结工艺 | 第23-25页 |
2.3.5 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66页 |
3.1 3Y系氧化锆陶瓷 | 第26-36页 |
3.1.1 3Y系氧化锆陶瓷的宏观形貌特征 | 第26-28页 |
3.1.2 3Y系氧化锆陶瓷烧结收缩率 | 第28-30页 |
3.1.3 3Y系氧化锆陶瓷致密度与失重率 | 第30-31页 |
3.1.4 3Y系氧化锆陶瓷的相组成 | 第31-33页 |
3.1.5 3Y系氧化锆陶瓷的显微组织 | 第33-35页 |
3.1.6 3Y系氧化锆陶瓷的硬度 | 第35-36页 |
3.2 5Y系氧化锆陶瓷 | 第36-45页 |
3.2.1 5Y系氧化锆陶瓷的宏观形貌特征 | 第36-38页 |
3.2.2 5Y系氧化锆陶瓷烧结收缩率 | 第38-40页 |
3.2.3 5Y系氧化锆陶瓷致密度与失重率 | 第40-41页 |
3.2.4 5Y系氧化锆陶瓷的相组成 | 第41-42页 |
3.2.5 5Y系氧化锆陶瓷的显微组织 | 第42-44页 |
3.2.6 5Y系氧化锆陶瓷的硬度 | 第44-45页 |
3.3 8Y系氧化锆陶瓷 | 第45-54页 |
3.3.1 8Y系氧化锆陶瓷的宏观形貌特征 | 第45-47页 |
3.3.2 8Y系氧化锆陶瓷试样烧结收缩率 | 第47-48页 |
3.3.3 8Y系氧化锆陶瓷致密度与失重率 | 第48-50页 |
3.3.4 8Y系氧化锆陶瓷的相组成 | 第50-51页 |
3.3.5 8Y系氧化锆陶瓷的显微组织 | 第51-53页 |
3.3.6 8Y系氧化锆陶瓷的硬度 | 第53-54页 |
3.4 氧化钇含量对氧化锆/氧化铝复合陶瓷的影响 | 第54-59页 |
3.4.1 氧化钇含量对陶瓷烧结工艺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2 氧化钇含量对陶瓷晶粒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3 氧化钇含量对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 压痕法测量氧化锆/氧化铝复合陶瓷断裂韧性的研究 | 第59-63页 |
3.5.1 不同载荷对陶瓷KIC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3.5.2 不同放大倍数对断裂韧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3.6 陶瓷裂纹扩展机理 | 第63-6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