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坡地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第一章 坡地土壤侵蚀研究概况第12-27页
    1.1 侵蚀过程、机理研究第12-19页
        1.1.1 雨滴溅蚀第12-14页
        1.1.2 径流侵蚀第14-16页
        1.1.3 细沟侵蚀第16-18页
        1.1.4 浅沟侵蚀第18-19页
    1.2 养分流失研究第19-24页
        1.2.1 流失途径第19-20页
        1.2.2 影响因素第20-22页
        1.2.3 数学模型第22-23页
        1.2.4 调控措施第23-24页
    1.3 GIS技术的应用第24-25页
    1.4 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方法第27-3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7-28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27-28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8页
    2.2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8-30页
        2.2.1 研究目的第28-29页
        2.2.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2.3 技术路线第30页
    2.4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30-34页
        2.4.1 详细设计第32-33页
        2.4.2 测试指标第33-34页
第三章 模拟试验下的径流水、泥沙流失规律分析第34-43页
    3.1 径流水流失特点第34-35页
        3.1.1 地表状况影响分析第34-35页
        3.1.2 降雨强度、坡度、时间的影响第35页
        3.1.3 一小时时段内径流水流失特点第35页
    3.2 径流泥沙流失特点第35-37页
        3.2.1 地表状况影响分析第36页
        3.2.2 降雨强度、坡度、时间的影响第36-37页
        3.2.3 一小时时段内径流泥沙流失特点第37页
    3.3 溅蚀分析与溅蚀模型的建立第37-42页
        3.3.1 物理基础第37-38页
        3.3.2 溅蚀过程第38-39页
        3.3.3 地表状况、降雨强度、坡度、降雨时间段对溅蚀量的影响第39-40页
        3.3.4 溅蚀对侵蚀的贡献率第40-41页
        3.3.5 试验条件下溅蚀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3.4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径流水、泥沙携带养分元素流失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3-60页
    4.1 径流水携带养分元素的流失规律第43-56页
        4.1.1 裸地地表阳离子流失分析(K、Na、Ca、Mg、Al、Fe、Mn)第43-48页
        4.1.2 裸地地表阴离子流失分析(B、P、S)第48-51页
        4.1.3 草皮覆被、秸秆覆盖地表阳离子流失分析(K、Na、Ca、Mg、Al、Fe、Mn)第51-54页
        4.1.4 草皮覆被、秸秆覆盖地表阴离子流失分析(B、P、S)第54-56页
    4.2 径流泥沙携带养分的流失规律第56-58页
        4.2.1 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分析第56-57页
        4.2.2 K、Na、Ca、Mg、Fe、Mn流失量变化分析第57-58页
    4.3 同时段径流水、泥沙携带养分元素流失量对比分析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关联分析第60-67页
    5.1 典型采样区侵蚀状况第60-62页
    5.2 关联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2-65页
        5.2.1 关联分析第62页
        5.2.2 参照性模型建立第62-65页
    5.3 养分流失等级标准的建立第65-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GIS技术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养分流失量预测与评价第67-72页
    6.1 侵蚀模型与GIS的结合第67页
    6.2 预测与评价方法的建立第67-69页
    6.3 预测与评价过程及结果第69-71页
        6.3.1 模型所需数据及流域水文响应单元生成过程第69-70页
        6.3.2 建立GIS技术下的流域基础信息库第70页
        6.3.3 图形化预测结果及评价第70-71页
    6.4 小结第71-7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2-75页
    7.1 结论第72-74页
    7.2 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附录第86-102页
参与项目与发表论文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94—2004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研究的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李贺诗歌的悲剧意识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