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草坪草种 | 第12-13页 |
1.2.1 冷季型草坪草 | 第12页 |
1.2.2 暖季型草坪草 | 第12-13页 |
1.2.3 适宜北京气候条件的草坪草 | 第13页 |
1.3 草坪冬季防寒保温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1.3.1 地上覆盖保温技术 | 第13-14页 |
1.3.2 地埋式加热保温技术 | 第14-16页 |
1.3.3 地上覆盖与地埋加热技术相结合 | 第16页 |
1.4 草坪冬季融雪保绿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实际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北京草坪冬季电热融雪保绿实验研究 | 第18-32页 |
2.1 实验目的 | 第18页 |
2.2 实验草坪 | 第18页 |
2.3 实验草坪电缆加热装置 | 第18-19页 |
2.4 测点布置 | 第19页 |
2.5 实验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19-21页 |
2.6 实验测试仪器 | 第21-22页 |
2.7 实验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22-31页 |
2.7.1 整个冬季土壤温度场的变化 | 第23页 |
2.7.2 整个冬季局部电缆加热装置的能耗 | 第23页 |
2.7.3 土壤预热 | 第23-25页 |
2.7.4 加热电缆断电后土壤温度场的变化 | 第25-27页 |
2.7.5 覆盖薄膜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 | 第27-28页 |
2.7.6 下雪揭膜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 | 第28-29页 |
2.7.7 系统达到热平衡时土壤温度场的变化 | 第29-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北京草坪冬季电热融雪保绿数值模拟研究 | 第32-48页 |
3.1 草坪土壤传热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3.2 ANSYS 简介 | 第34-37页 |
3.2.1 ANSYS 稳态热分析 | 第35-36页 |
3.2.2 ANSYS 瞬态热分析 | 第36-37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37页 |
3.4 草坪土壤热物性参数 | 第37-38页 |
3.5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8-40页 |
3.6 采用ANSYS 对草坪土壤进行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0-41页 |
3.7 模型的检验 | 第41-47页 |
3.7.1 覆盖农用薄膜时模型的检验 | 第41-44页 |
3.7.2 不覆盖农用薄膜时模型的检验 | 第44-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不同工况的草坪土壤温度场 | 第48-63页 |
4.1 数值模拟工况的选取 | 第48-53页 |
4.1.1 室外气象条件的选取 | 第48-49页 |
4.1.2 草坪使用时间的选取 | 第49-50页 |
4.1.3 土壤热物性参数的选取 | 第50页 |
4.1.4 电缆加热装置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50-51页 |
4.1.5 运行方式的选取 | 第51-52页 |
4.1.6 数值模拟工况 | 第52-53页 |
4.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3-59页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4.3.1 安装功率 | 第59-60页 |
4.3.2 埋设深度 | 第60页 |
4.3.3 敷设间距 | 第60-61页 |
4.3.4 运行方式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 5 章 北京草坪冬季电热融雪保绿设计公式 | 第63-71页 |
5.1 单位面积安装功率 | 第63-70页 |
5.1.1 足球场草坪单位面积安装功率 | 第64-67页 |
5.1.2 高档景观草坪单位面积安装功率 | 第67-70页 |
5.2 加热电缆敷设间距 | 第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