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故障集约化抢修技术研究与措施应用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配电网现状 | 第15页 |
1.2.2 配电网故障抢修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配电网常见故障分析 | 第20-31页 |
2.1 配电网停电情况 | 第20-23页 |
2.1.1 配电网故障停电情况 | 第20-22页 |
2.1.2 配电网非计划停电情况 | 第22-23页 |
2.2 配网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类型介绍 | 第23-31页 |
2.2.1 树障 | 第23-24页 |
2.2.2 鸟害 | 第24-25页 |
2.2.3 强风 | 第25-26页 |
2.2.4 外力破坏 | 第26-28页 |
2.2.5 设备本体 | 第28-29页 |
2.2.6 用户原因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配电网常见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1-35页 |
3.1 针对树障造成线路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1页 |
3.2 针对鸟害造成线路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1-32页 |
3.3 针对强风造成线路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2-33页 |
3.4 针对外力破坏造成线路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3页 |
3.5 针对设备本体造成线路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3-34页 |
3.6 针对用户原因造成线路故障的解决措施 | 第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10千伏配网单相接地分析及处理 | 第35-41页 |
4.1 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第35-36页 |
4.2 单相接地故障的危害 | 第36-37页 |
4.2.1 对发电机的危害 | 第36页 |
4.2.2 对变电设备的危害 | 第36页 |
4.2.3 对输电线路的危害 | 第36页 |
4.2.4 对配电设备的危害 | 第36页 |
4.2.5 对人畜的危害 | 第36-37页 |
4.2.6 对供电企业的危害 | 第37页 |
4.3 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 | 第37-39页 |
4.3.1 故障的预防 | 第37页 |
4.3.2 故障的检测定位 | 第37-39页 |
4.3.3 故障后的线路保护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配电网故障集约化抢修措施的实现 | 第41-53页 |
5.1 配电网故障实施集约化抢修的背景 | 第41-42页 |
5.2 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介绍 | 第42-47页 |
5.2.1 整体概述 | 第42-43页 |
5.2.2 主要应用信息系统介绍 | 第43-46页 |
5.2.3 平台的业务功能 | 第46-47页 |
5.3 配电网故障集约化抢修业务措施 | 第47-52页 |
5.3.1 故障定位方面 | 第47-49页 |
5.3.2 故障指挥方面 | 第49-51页 |
5.3.3 营配抢修业务的集约管理方面 | 第51-52页 |
5.3.4 抢修信息的传递方面 | 第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新型配电抢修一体化应用体系的创建 | 第53-67页 |
6.1 我省配电生产管理抢修现存问题 | 第53页 |
6.2 新型配电抢修一体化应用体系的内涵 | 第53-54页 |
6.3 具体做法 | 第54-57页 |
6.3.1 工作思路 | 第54-55页 |
6.3.2 创新实践 | 第55-57页 |
6.4 业务流程 | 第57-61页 |
6.5 具体案例 | 第61-64页 |
6.5.1 故障主动抢修案例 | 第61-62页 |
6.5.2 抢修一体化应用案例 | 第62页 |
6.5.3 应急抢修协同服务案例 | 第62-63页 |
6.5.4 营配调贯通提升抢修效率案例 | 第63-64页 |
6.6 实践效果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创新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