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基于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及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组分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5页
    1.1 基于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的中药活性组分分析第15-27页
        1.1.1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第16-19页
        1.1.2 石墨烯概述第19-23页
        1.1.3 电化学分析技术对中药活性组分的分析第23-25页
        1.1.4 药物运输系统第25-27页
    1.2 基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青娥方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第27-33页
        1.2.1 青娥方概述第28-32页
        1.2.2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第32-33页
    1.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3-37页
        1.3.1 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对中药活性组分的分析及药物运输系统的构建第34-36页
        1.3.2 基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青娥方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二章 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对中药活性组分的分析及药物运输系统的构建第45-81页
    第一节 紫草素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功能化的石墨烯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其应用第45-56页
        1.1 前言第45-46页
        1.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1.2.1 仪器和试剂第46-47页
            1.2.2 PDDA功能化石墨烯的合成第47页
            1.2.3 电化学传感器电极的修饰第47页
            1.2.4 电化学测定方法第47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1.3.1 PDDA-GS的表征第48-49页
            1.3.2 紫草素的电化学行为第49-51页
            1.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1-54页
            1.3.4 紫草素的测定第54页
            1.3.5 方法学考察(重现性、稳定性及选择性)第54-55页
            1.3.6 应用第55页
        1.4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第二节 高生物相容性的明胶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片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药物转运研究第60-77页
        2.1 前言第60-62页
        2.2 实验部分第62-65页
            2.2.1 仪器与材料第62页
            2.2.2 明胶还原石墨烯纳米片(gelatin-GNS)的制备第62-63页
            2.2.3 甲氨蝶呤(MTX)的负载与释放第63页
            2.2.4 药物负载与释放的验证实验(罗丹明6G的负载与释放)第63-64页
            2.2.5 细胞成像及细胞毒性实验第64页
            2.2.6 化学表征第64-6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5-76页
            2.3.1 gelatin-GNS的表征第65-69页
            2.3.2 甲氨蝶呤(MTX)的负载与释放第69-72页
            2.3.3 药物负载与释放的验证实验(罗丹明6G的负载与释放)第72-73页
            2.3.4 细胞成像及细胞毒性实验第73-76页
        2.4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第三章 基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青娥方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第81-129页
    前言第81-84页
    第一节 杜仲提取物在大鼠血浆中入血指标成分的确立第84-90页
        1.1 前言第84页
        1.2 实验部分第84-87页
            1.2.1 仪器和材料第84-85页
            1.2.2 色谱与质谱条件第85-87页
            1.2.3 杜仲提取物的制备第87页
            1.2.4 给药与血样采集第87页
            1.2.5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第87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87-89页
            1.3.1 18种对照品溶液的UPLC/MS-MS色谱图第87-88页
            1.3.2 入血成分分析第88-89页
        1.4 结论第89-90页
    第二节 基于UPLC-MS/MS技术建立杜仲中五种活性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分析方法并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90-103页
        2.1 前言第90页
        2.2 实验部分第90-96页
            2.2.1 仪器和材料第90-91页
            2.2.2 色谱与质谱条件第91-93页
            2.2.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第93页
            2.2.4 杜仲提取物的制备第93页
            2.2.5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第93-94页
            2.2.6 方法学考察第94-95页
            2.2.7 方法应用(杜仲提取物在SD雌性及雄性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第95-96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96-102页
            2.3.1 方法学验证第96-98页
            2.3.2 方法应用(杜仲提取物在SD雌性及雄性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第98-102页
        2.4 结论第102-103页
    第三节 杜仲提取物中五种指标成分在正常小鼠及卵巢摘除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比较研究第103-116页
        3.1 前言第103页
        3.2 实验部分第103-106页
            3.2.1 仪器和材料第104页
            3.2.2 色谱与质谱条件第104页
            3.2.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第104页
            3.2.4 杜仲提取物的制备第104页
            3.2.5 给药与样本(血浆、组织)制备第104-10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06-114页
            3.3.1 杜仲提取物中各指标成分的给药剂量第106页
            3.3.2 小鼠灌胃杜仲提取物后的含药血浆及含药组织色谱图第106-108页
            3.3.3 五种指标成分在小鼠血浆及组织中的线性回归方程第108-109页
            3.3.4 正常组与OVX模型组小鼠各指标成分的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第109-111页
            3.3.5 正常组与OVX模型组小鼠各指标成分的组织分布比较第111-114页
        3.4 结论第114-116页
    第四节 青娥方配伍的指标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116-125页
        4.1 前言第116-117页
        4.2 实验部分第117-118页
            4.2.1 仪器与材料第117页
            4.2.2 色谱与质谱条件第117页
            4.2.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第117页
            4.2.4 青娥方配伍组提取物的制备第117-118页
            4.2.5 给药与血样采集第118页
            4.2.6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第118页
            4.2.7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第11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8-124页
            4.3.1 青娥方配伍组提取物中各指标成分的给药剂量第118-119页
            4.3.2 大鼠灌胃青娥方配伍组提取物后的含药血浆色谱图第119-120页
            4.3.3 青娥方复方配伍的指标成分在雌性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第120-124页
        4.4 结论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129-132页
    4.1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的中药活性组分分析第129页
    4.2 基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青娥方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第129-13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二异丙基乙胺催化的、醛诱导的天然α-氨基酸和亚磷酯或二级磷氧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
下一篇:部分抗肿瘤药物及栀子内生真菌代谢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