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方法综述 | 第14-30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与应用 | 第14-2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应用 | 第23-30页 |
1.3 流域概况及流域水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 第30-36页 |
1.3.1 松花江流域概况 | 第30页 |
1.3.2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因子的变化 | 第30-31页 |
1.3.3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特征和水质状况 | 第31-32页 |
1.3.4 松花江流域的水生生物状况 | 第32-34页 |
1.3.5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1.3.6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7-38页 |
第2章 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 第38-62页 |
2.1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 | 第38-46页 |
2.1.1 典型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分析 | 第38-42页 |
2.1.2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构建 | 第42-46页 |
2.2 参照位点的确定 | 第46-47页 |
2.3 监测技术方法 | 第47-50页 |
2.3.1 监测时间 | 第47-48页 |
2.3.2 监测位点设置原则 | 第48页 |
2.3.3 监测方法 | 第48-50页 |
2.4 要素的评价方法 | 第50-58页 |
2.4.1 生物指标及评价 | 第50-55页 |
2.4.2 生境指标及评价 | 第55-57页 |
2.4.3 水质指标及评价 | 第57-58页 |
2.5 压力分析 | 第58页 |
2.6 评价结果 | 第58-59页 |
2.6.1. 评价结果的表征 | 第58-59页 |
2.6.2. 评价结论 | 第59页 |
2.7 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59-6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3章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 | 第62-91页 |
3.1 水生态环境调查 | 第62-89页 |
3.2.1 监测时间及监测位点的设置 | 第62-64页 |
3.2.2 生物群落监测 | 第64-84页 |
3.2.3 生境和水质监测 | 第84-89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4章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压力分析 | 第91-131页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91页 |
4.2 生物要素的评价(IBI) | 第91-105页 |
4.2.1 参照位点的确定 | 第91-92页 |
4.2.2 选择生物指标 | 第92-98页 |
4.2.3 生物参数辨别力分析 | 第98-102页 |
4.2.4 生物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102-103页 |
4.2.5 生物参数归一化处理 | 第103页 |
4.2.6 IBI评价结果 | 第103-105页 |
4.3 生境评价 | 第105-110页 |
4.3.1 生境评价结果 | 第105-108页 |
4.3.2 生境指标与生物参数间相关性研究 | 第108-110页 |
4.4 水质评价与压力分析 | 第110-114页 |
4.4.1 水质评价结果 | 第110-114页 |
4.4.2 水环境压力分析 | 第114页 |
4.5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和结论 | 第114-119页 |
4.5.1 评价结果 | 第114-117页 |
4.5.2 评价结论 | 第117-119页 |
4.6 2012~2014年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119-125页 |
4.6.1 流域变化趋势 | 第119-122页 |
4.6.2 各水系质量状况 | 第122-125页 |
4.7 讨论 | 第125-12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5章 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131-141页 |
5.1 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131-136页 |
5.1.1 核心参数的计算 | 第131页 |
5.1.2 2013年评价结果 | 第131-133页 |
5.1.3 IBI评价结果的箱线图分析 | 第133-135页 |
5.1.4 核心评价指标辨别力分析 | 第135-136页 |
5.2 监控水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方案 | 第136-137页 |
5.3 讨论 | 第137-1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6页 |
附录 | 第156-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作者简介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