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电子邮件 | 第11-19页 |
1.2.1 Email的概念与传输原理 | 第12-14页 |
1.2.2 Email相关协议 | 第14-19页 |
1.3 垃圾邮件 | 第19-23页 |
1.3.1 垃圾邮件概念及危害 | 第19-21页 |
1.3.2 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 | 第21-22页 |
1.3.3 垃圾邮件的特征和制造方法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和技术 | 第25-35页 |
2.1 反垃圾邮件技术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2.1.1 基于过滤位置技术简介 | 第25-27页 |
2.1.2 基于过滤对象技术简介 | 第27-28页 |
2.2 基于行为特征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28-29页 |
2.2.1 邮件行为识别 | 第28页 |
2.2.2 垃圾邮件行为特征提取 | 第28页 |
2.2.3 邮件用户社交关系 | 第28-29页 |
2.2.4 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2.3 用户关系划分 | 第29-33页 |
2.3.1 复杂网络简介 | 第29-31页 |
2.3.2 社区发现问题定义 | 第31页 |
2.3.3 经典社区发现算法 | 第31-33页 |
2.4 社区的定义及评价函数 | 第33-34页 |
2.4.1 模块度Q | 第33-34页 |
2.4.2 模块度D | 第34页 |
2.4.3 新的社区定义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43页 |
3.1 设计目标 | 第35页 |
3.2 总体设计 | 第35-42页 |
3.2.1 基于用户关系行为的系统模型设计 | 第35-36页 |
3.2.2 基于用户关系行为网络性质 | 第36-38页 |
3.2.3 基于快速Newman算法的社区划分机制 | 第38页 |
3.2.4 基于CPM算法的社区划分机制 | 第38-39页 |
3.2.5 基于节点联系算法的社区划分机制 | 第39-40页 |
3.2.6 邮件行为社区归属判断 | 第40-41页 |
3.2.7 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CART)的邮件判别机制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第43-59页 |
4.1 邮件用户行为数据提取 | 第43-49页 |
4.1.1 邮件用户行为数据结构 | 第43-47页 |
4.1.2 邮件用户行为提取 | 第47-49页 |
4.1.3 邮件用户行为数据规范化 | 第49页 |
4.2 用户关系社区生成模块设计 | 第49-52页 |
4.2.1 基于快速Newman算法社区划分模块 | 第49-51页 |
4.2.2 基于CPM算法的社区划分模块 | 第51页 |
4.2.3 基于节点联系算法的社区划分判断模块 | 第51-52页 |
4.3 垃圾邮件判别模块 | 第52-57页 |
4.3.1 未知邮件行为判别模块 | 第53-54页 |
4.3.2 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CART)的垃圾邮件判别模块 | 第54-57页 |
4.3.3 邮件社区划分调整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性能评价 | 第59-71页 |
5.1 系统实现 | 第59-62页 |
5.1.1 实现环境 | 第59页 |
5.1.2 用户关系社区生成 | 第59-61页 |
5.1.3 邮件行为判断 | 第61页 |
5.1.4 邮件信息反馈 | 第61-62页 |
5.2 性能评价 | 第62-70页 |
5.2.1 样本来源 | 第62-63页 |
5.2.2 性能指标 | 第63-65页 |
5.2.3 基于快速Newman算法的判别机制性能评价 | 第65-66页 |
5.2.4 基于CPM算法的判别机制性能评价 | 第66-68页 |
5.2.5 基于节点联系算法的判别机制性能评价 | 第68-69页 |
5.2.6 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CART)的邮件判别性能评价 | 第69-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