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9-11页 |
| 第2章 汽包水位偏差产生的原因 | 第11-24页 |
| ·锅炉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 第11-14页 |
| ·物质平衡方程式 | 第11-12页 |
| ·汽包的热平衡方程 | 第12-14页 |
| ·汽包两侧水位偏差产生的原因 | 第14-16页 |
| ·汽包安装条件的影响 | 第14页 |
| ·下降管的影响 | 第14-15页 |
| ·燃烧偏差的影响 | 第15页 |
| ·水动力分布不均的影响 | 第15-16页 |
| ·锅炉汽水循环系统不平衡的影响 | 第16页 |
| ·汽包水位测量装置误差产生 | 第16-21页 |
| ·差压式水位计的测量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 ·补偿算法不准确对汽包水位补偿造成的影响 | 第19页 |
| ·平衡容器取样管口离汽包内水汽工况不稳定区 | 第19-21页 |
| ·连通器原理水位计测量误差简要分析 | 第21-24页 |
| 第3章 国华电力600MW亚临界锅炉汽包水位偏差现状及试验研究 | 第24-35页 |
| ·国华电力600MW亚临界机组汽包水位偏差情况 | 第24-25页 |
| ·汽包水位偏差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25-34页 |
| ·燃烧器摆角试验研究 | 第25-32页 |
| ·磨煤机投运组合试验研究 | 第32页 |
| ·不同炉水循环泵的组合试验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国华电力汽包水位偏差治理 | 第35-44页 |
| ·汽包水位计的改造 | 第35-39页 |
| ·汽包水位计改造方式 | 第35页 |
| ·新型汽包水位计的工作原理 | 第35-38页 |
| ·汽包水位计改造效果 | 第38-39页 |
| ·锅炉燃烧器检查调整 | 第39-42页 |
| ·燃烧器摆角不同步影响 | 第39-40页 |
| ·炉内热偏差影响 | 第40-41页 |
| ·空气动力场不均匀影响 | 第41-42页 |
| ·国华电力汽包水位偏差治理效果 | 第42-44页 |
| 第5章 汽包水位偏差控制措施 | 第44-48页 |
| ·锅炉燃烧、调节控制措施 | 第44-45页 |
| ·测量控制回路控制措施 | 第45页 |
| ·汽包水位测量系统伴热和保温要求 | 第45页 |
| ·汽包水位测量配置和安装 | 第45-46页 |
|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优化 | 第46-48页 |
| ·PID控制方式 | 第46页 |
| ·模糊控制方式 | 第46页 |
| ·PFC-PID串级控制方式 | 第46-47页 |
| ·性能指标加权的广义预测控制方式 | 第47-48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1 国华部分发电公司600MW控制循环锅炉汽包水位典型数据 | 第52-55页 |
| 附录2 宁海发电公司#1锅炉汽包水位改造后的数据统计 | 第55-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