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16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 1.1.1 病例组 | 第7-8页 |
| 1.1.2 对照组 | 第8页 |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8-9页 |
| 1.3 实验仪器 | 第9页 |
| 1.4 实验方法 | 第9-14页 |
| 1.4.1 实验原理 | 第9-12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1.4.3 标本采集 | 第12页 |
| 1.4.4 标本DNA提取 | 第12-13页 |
| 1.4.5 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 第13页 |
| 1.4.6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13-14页 |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14-16页 |
| 结果 | 第16-22页 |
|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础临床资料的比较 | 第16页 |
| 2.2 对照组H-W平衡检验 | 第16-17页 |
| 2.3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 | 第17-19页 |
| 2.3.1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第17-18页 |
| 2.3.2 轻度/重度子痫前期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第18页 |
| 2.3.3 早发型/晚发型子痫前期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第18-19页 |
| 2.4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 | 第19-22页 |
| 讨论 | 第22-25页 |
| 结论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综述 | 第29-41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 缩略词表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