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快堆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核动力装置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模糊控制 | 第13-14页 |
1.3.2 神经网络控制 | 第14页 |
1.3.3 自适应控制 | 第14-15页 |
1.3.4 协调控制 | 第15页 |
1.3.5 人工免疫控制 | 第15-16页 |
1.4 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模糊控制 | 第16-17页 |
1.4.2 神经网络控制 | 第17页 |
1.4.3 自适应控制 | 第17页 |
1.4.4 协调控制 | 第17-18页 |
1.4.5 人工免疫控制 | 第18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Jtopmeret的直流蒸汽发生器系统建模研究 | 第19-3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直流蒸汽发生器及相关系统概述 | 第19-22页 |
2.3 直流蒸汽发生器及相关系统建模方案 | 第22-24页 |
2.4 直流蒸汽发生器及相关装置建模 | 第24-35页 |
2.4.1 直流蒸汽发生器 | 第24-28页 |
2.4.2 相关设备 | 第28-35页 |
2.4.3 直流蒸汽发生器及相关系统模型节点图 | 第35页 |
2.5 系统模型的验证 | 第35-38页 |
2.5.1 模型稳态验证 | 第35-36页 |
2.5.2 模型瞬态验证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直流蒸汽发生器协调控制系统研究及实现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协调控制理论 | 第39-44页 |
3.2.1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39-40页 |
3.2.2 协调控制的原理 | 第40页 |
3.2.3 实验快堆整体协调控制思想方案及实现 | 第40-44页 |
3.3 直流蒸汽发生器给水协调控制系统 | 第44-49页 |
3.3.1 实验快堆给水控制要求 | 第44-45页 |
3.3.2 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思想 | 第45-46页 |
3.3.3 各子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7页 |
3.3.4 协调变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3.3.5 基于PID的给水协调控制系统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智能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 第51-69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模糊神经网络简介 | 第51-52页 |
4.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直流蒸汽发生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 第52-60页 |
4.3.1 模糊神经网络各节点的映射关系 | 第52-55页 |
4.3.2 学习算法 | 第55-58页 |
4.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给水协调控制系统 | 第58-60页 |
4.4 基于人工免疫控制的直流蒸汽发生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 第60-68页 |
4.4.1 生物免疫应答机理简介 | 第60-61页 |
4.4.2 免疫应答的基本控制原理 | 第61-64页 |
4.4.3 基于免疫应答的控制算法 | 第64-67页 |
4.4.4 基于人工免疫的给水协调控制系统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89页 |
5.1 仿真实验方案及步骤过程 | 第69-70页 |
5.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89页 |
5.2.1 第一组算例 | 第71-79页 |
5.2.2 第二组算例 | 第79-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