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24页 |
一 论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论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 国外大学生自杀意念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二) 国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研究状况 | 第16-20页 |
三 核心概念 | 第20-24页 |
(一) 自杀 | 第20-21页 |
(二) 自杀意念 | 第21页 |
(三) 自杀意念预防教育 | 第21-22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 | 第22-24页 |
第一章 大学生自杀意念调查分析 | 第24-34页 |
一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三)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四)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二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 | 第27-34页 |
(一)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 第27页 |
(二)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布情况 | 第27-31页 |
(三)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诸因素的关系 | 第31-32页 |
(四)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类型、特点与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一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类型 | 第34-35页 |
(一) 偶发型的自杀意念 | 第34页 |
(二) 短暂型的自杀意念 | 第34页 |
(三) 持续型的自杀意念 | 第34-35页 |
二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一)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总体特点 | 第35-36页 |
(二)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 | 第36页 |
(三)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三 大学生自杀意念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一) 家庭因素 | 第37-38页 |
(二) 社会因素 | 第38-39页 |
(三) 学校因素 | 第39-40页 |
(四) 个人身心因素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对策思考 | 第42-55页 |
一 有效开展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2-48页 |
(一)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第42-44页 |
(二)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44-46页 |
(三)预防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46-48页 |
二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 第48-50页 |
(一) 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48页 |
(二) 建立大学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48-50页 |
(三)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第50页 |
三 降低风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 | 第50-51页 |
(一) 降低自杀风险因素 | 第50-51页 |
(二) 加强保护因素 | 第51页 |
四 构筑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体系 | 第51-55页 |
(一)构建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四级网络体系 | 第51-52页 |
(二)构建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的虚拟网络系统 | 第52页 |
(三)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法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