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的概述 | 第15-18页 |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一、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二、P2P网络借贷的产生及发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与传统商业银行 | 第16-18页 |
一、P2P网络借贷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不同 | 第16-17页 |
二、P2P网络借贷对比传统银行贷款的优势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P2P网贷的运行的一般理论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我国P2P网贷的运行模式 | 第18-21页 |
一、按照平台性质划分 | 第18页 |
二、按照担保模式划分 | 第18-20页 |
三、按照平台背景划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我国P2P网贷行业的法律监管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第一节 我国P2P网贷行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2-23页 |
一、缺乏专业的资金托管机构 | 第22页 |
二、运营资金不足 | 第22页 |
三、涉嫌非法集资 | 第22-23页 |
四、信息中介的定位发生偏离 | 第23页 |
第二节 我国P2P网贷行业的法律监管现状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P2P网贷行业的法律监管的不足 | 第24-28页 |
一、出借人承担的风险过大 | 第24页 |
二、未规定备案登记、评估分类等具体细则 | 第24-25页 |
三、未规定惩戒措施,平台执行力差 | 第25页 |
四、对增信服务一刀切 | 第25-26页 |
五、"校园贷"横行 | 第26页 |
六、投资人维权难 | 第26-28页 |
第五章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监管方式及其启示——以英、美为例 | 第28-31页 |
第一节 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监管方式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监管方式 | 第29-30页 |
一、两大运营模式:Lending Club和Prosper | 第29页 |
二、美国P2P的特点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英、美国家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监管的启示 | 第30-31页 |
一、构建P2P网络借贷监管法律体系 | 第30页 |
二、设置明确的借款人门槛 | 第30-31页 |
第六章 构建P2P网络借贷法律监管体系的建议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 第31-33页 |
一、我国征信现状 | 第31-32页 |
二、建设征信体系的建议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法律监管原则 | 第33-34页 |
一、坚持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不动摇 | 第33页 |
二、第三方审计原则 | 第33页 |
三、实名制原则 | 第33-34页 |
四、信息披露原则 | 第34页 |
五、小额化原则 | 第34页 |
第三节 设立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4页 |
第四节 统一平台收费标准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建设P2P平台风险处理机制 | 第35-37页 |
一、借贷金额分级 | 第35页 |
二、建立每月还款制度 | 第35页 |
三、加强借款人和投资人的审核 | 第35-36页 |
四、简化投资人维权程序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