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基于公民身份视角的国家认同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创新之处第15-16页
2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第16-28页
    2.1“公民”的起源与“公民身份”的概念界定第16-20页
        2.1.1“公民”的起源第16页
        2.1.2 公民身份的概念界定第16-18页
        2.1.3 公民身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意涵第18-19页
        2.1.4 公民身份在我国的现实图景第19-20页
    2.2 国家认同第20-25页
        2.2.1 认同的理论内涵第20-21页
        2.2.2 认同的主要形式第21-22页
        2.2.3 国家认同的基本内容第22-25页
    2.3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第25-28页
        2.3.1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2.3.2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互动实质第26-28页
3 我国公民国家认同现状第28-42页
    3.1 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第28-40页
        3.1.1 总体样本情况第28-29页
        3.1.2 调查统计与现状分析第29-40页
    3.2 公民国家认同现状调研结论第40-42页
        3.2.1 国家认同现状整体向好第40页
        3.2.2 国家认同存在结构性差异第40-42页
4 国家认同现状的原因分析第42-47页
    4.1 国家认同现状总体向好的主要原因第42-44页
        4.1.1 公民爱国主义传统的道德引领第42页
        4.1.2 国家经济建设的物质保障第42-43页
        4.1.3 公民抗拒性认同的主动发挥第43-44页
    4.2 国家认同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第44-47页
        4.2.1 全球化削弱公民国家认同第44-45页
        4.2.2 多元文化冲击我国文化整合力第45-46页
        4.2.3 公民教育未能有效增进国家认同感第46页
        4.2.4 国家认同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第46-47页
5 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路径探索第47-58页
    5.1 加强国家认同的理论研究第47-48页
        5.1.1 加强跨学科研究第47-48页
        5.1.2 加强本土化研究第48页
    5.2 加强公民民主和法治观念培育第48-50页
        5.2.1 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培育第48-49页
        5.2.2 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育第49-50页
    5.3 加强公民意识形态安全观培育第50-52页
        5.3.1 加强公民意识形态灌输第50-51页
        5.3.2 树立公民意识形态安全观第51-52页
    5.4 加强民族文化与公民文化价值的统一第52-54页
        5.4.1 继续推动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进程第52-53页
        5.4.2 继续加强公民文化的现代性建设第53-54页
    5.5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力度第54-55页
        5.5.1 建立有效的公民国家认同保障机制第54页
        5.5.2 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国家治理模式第54-55页
    5.6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第55-58页
        5.6.1 教育模式改革第56页
        5.6.2 教育内容构建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A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西南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