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2.1 股市波动理论及波动衡量指标 | 第17-22页 |
2.1.1 股市波动理论 | 第17-18页 |
2.1.2 股市波动性的衡量指标 | 第18-19页 |
2.1.3 股市波动性的测量方法 | 第19-22页 |
2.1.3.1 ARCH 效应检验 | 第19-21页 |
2.1.3.2 GARCH 模型 | 第21-22页 |
2.2 股票市场波动特性概述 | 第22页 |
2.3 创业板市场的界定 | 第22-23页 |
2.4 行业分类方法 | 第23-24页 |
2.5 波动传导关系的测量方法 | 第24-26页 |
2.5.1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24-25页 |
2.5.2 脉冲响应函数 | 第25页 |
2.5.3 方差分解 | 第25-26页 |
2.6 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综述 | 第26-32页 |
2.6.1 股市波动异方差研究历史 | 第26-27页 |
2.6.2 股票市场波动特性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6.3 股票市场间联动性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2.6.4 行业因素对股市波动影响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6.5 股市波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2.6.6 研究述评 | 第31-32页 |
3. 中国创业板发展状况 | 第32-36页 |
3.1 中国创业板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3.2 中国创业板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3.2.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 第33-35页 |
3.2.2 创业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4. 创业板整体市场的波动性分析 | 第36-45页 |
4.1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4.2 基于分阶段的创业板、主板和中小板之间的波动性关系检验 | 第37-43页 |
4.2.1 指数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4.2.2 指数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验证 | 第38-39页 |
4.2.3 指数收益率序列的滞后期对本期影响检验——VAR 模型 | 第39-41页 |
4.2.4 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 | 第41-42页 |
4.2.5 各指数相互之间的冲击影响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创业板行业板块的波动性分析 | 第45-53页 |
5.1 行业指数的编制及样本数据选择和处理 | 第45-46页 |
5.2 行业指数的特征分析 | 第46-48页 |
5.2.1 行业指数的基本特征 | 第46-47页 |
5.2.2 行业指数收益率的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5.3 行业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分析 | 第48-52页 |
5.3.1 指数的波动集聚性效应检验——ARCH 检验 | 第48-49页 |
5.3.2 GARCH 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创业板行业板块间的波动性关联分析 | 第53-64页 |
6.1 行业板块波动对创业板市场波动贡献度分析 | 第53-54页 |
6.1.1 行业板块对创业板市场波动的影响度分析 | 第53-54页 |
6.1.2 行业指数、创业板指数的长期均衡关系验证 | 第54页 |
6.2 行业板块间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54-56页 |
6.3 行业板块间的波动传导关系分析 | 第56-63页 |
6.3.1 行业指数、创业板指数滞后期对本期影响检验——VAR 建模 | 第56-58页 |
6.3.2 行业指数、创业板指数间的相互冲击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58-59页 |
6.3.3 行业指数、创业板指数间的贡献度分析——方差分解 | 第59-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64-67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研究结果启示 | 第65-66页 |
7.2.1 对于投资者的启示 | 第65页 |
7.2.2 对于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 第65-66页 |
7.3 本文不足 | 第66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