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大洋环流论文

太平洋北赤道流输运及分叉线变化特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前言第14-32页
   ·引言第14-15页
   ·太平洋北赤道流介绍第15-18页
     ·地理位置和风应力场特征第15-16页
     ·NEC 环流特征第16-18页
   ·基于北赤道流西边界分叉点和固定断面的研究第18-26页
     ·NEC 研究进展第18-19页
     ·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结构及输运特征第19-22页
     ·NEC 分叉点位置及其机制研究第22-26页
   ·北赤道流分叉线和通道的研究第26-28页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本文拟研究的内容第28-30页
   ·本文内容安排第30-32页
2 资料和处理方法第32-44页
   ·资料介绍第32-33页
     ·SODA 资料简介第32-33页
     ·Argo 剖面浮标资料第33页
   ·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第33-36页
   ·SODA 2.0.2 资料与实测资料对比第36-42页
     ·温度场分布特征对比第37-38页
     ·盐度场分布特征对比第38-40页
     ·位势密度场分布特征对比第40-42页
     ·速度场特征对比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线时空分布特征第44-75页
   ·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概况第44-45页
   ·太平洋NEC 西边界分叉线的时空分布第45-55页
     ·NEC 西边界分叉线长期平均特征第46-49页
     ·NEC 西边界分叉线季节变化特征第49-55页
   ·太平洋NEC 内区分叉线的时空分布第55-63页
     ·NEC 内区分叉线长期平均特征第55-58页
     ·NEC 内区分叉线季节变化特征第58-63页
   ·太平洋NEC 分叉线在ENSO 事件中的变化第63-70页
   ·太平洋NEC 分叉线对应深度和位涡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5页
4 太平洋北赤道流通道及通量变化特征第75-101页
   ·太平洋NEC 通道及变化第75-76页
   ·太平洋NEC 西边界分叉的南北支通道及其变化第76-84页
     ·NEC 北支通道的长期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第76-81页
     ·NEC 南支通道的长期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第81-84页
   ·太平洋NEC 南北支通道体积输运变化及影响因素第84-90页
     ·NEC 北支通道体积输送及扰动量分析第85-88页
     ·NEC 南支通道体积输送及扰动量分析第88-90页
   ·太平洋NEC 海域等密度层深度变化特征第90-95页
     ·NEC 南支等密度层深度变化特征第91-93页
     ·NEC 北支等密度层深度变化特征第93-95页
   ·太平洋NEC 南北支通道体积输送年际变化特点第95-98页
   ·太平洋NEC 南北支通道体积输送与分叉线变化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5 太平洋北赤道流主模态分类的年代际及异常年际变化第101-118页
   ·太平洋NEC 海域流场时间变化特征第101-104页
   ·太平洋NEC 通道年代际变化第104-108页
     ·NEC 通道及分叉线年代际变化第104-106页
     ·NEC 南北支通道变量年代际变化第106-108页
   ·太平洋NEC 通道异常年际变化第108-117页
     ·NEC 通道及分叉线异常年际变化第108-110页
     ·NEC 南北支通道变量异常年际变化第110-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6 风应力强迫下分叉线变化机制的数值实验研究第118-153页
   ·太平洋北赤道流海域流场对风应力的响应第119-122页
   ·模型简介第122-124页
   ·模式数据第124-127页
   ·模式可行性分析第127-131页
   ·模式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131-150页
     ·逐季节风应力驱动环流第131-133页
     ·逐月单风应力驱动环流第133-138页
     ·ENSO 年单风应力驱动环流第138-143页
     ·设计理想风应力强迫海洋环流及分析第143-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53-158页
   ·主要结论第153-156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56-157页
   ·工作展望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4页
附录第164-169页
致谢第169-171页
个人简历第171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IPCC模式对印太暖池模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