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频电磁法探测古潜山内幕油气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时频电磁法基础 | 第14-20页 |
2.1 时频电磁法的提出 | 第14页 |
2.2 时频电磁法的工作方法 | 第14-15页 |
2.3 时频电磁场理论 | 第15-19页 |
2.3.1 时间域电磁场及全区视电阻率 | 第16-17页 |
2.3.2 频率域电磁场及视电阻率 | 第17-18页 |
2.3.3 复电阻率的计算 | 第18-19页 |
2.4 时频电磁数据处理方法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古潜山油气藏综合概况概述 | 第20-24页 |
3.1 古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3.1.1 古潜山的概念 | 第20页 |
3.1.2 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进展以及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3.1.3 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及前景 | 第21-22页 |
3.2 古潜山油气藏的特点 | 第22-23页 |
3.3 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新模式 | 第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潜山内幕岩芯测试分析 | 第24-34页 |
4.1 油气藏激发极化机理以及油气藏异常模式 | 第24-26页 |
4.1.1 油气藏激发极化机理 | 第24-25页 |
4.1.2 油气藏异常模式 | 第25-26页 |
4.2 岩石频散特性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4.3 潜山内幕岩芯的频散特性实验及分析 | 第27-32页 |
4.3.1 潜山内幕岩芯的频散特性实验 | 第28页 |
4.3.2 潜山内幕岩芯的频散特性实验分析 | 第28-31页 |
4.3.3 岩芯复频特性极化异常提取分析 | 第31-32页 |
4.4 结论与认识 | 第32-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时频电磁方法潜山模型理论模拟研究 | 第34-41页 |
5.1 模型的建立与异常的判断标准 | 第34-36页 |
5.1.1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5.1.2 异常判断标准 | 第35-36页 |
5.2 探测潜山内幕的可行性 | 第36-39页 |
5.2.1 不同构造位置的目标 | 第36-37页 |
5.2.2 不同大小的目标 | 第37-38页 |
5.2.3 不同含油饱和度的目标 | 第38-39页 |
5.3 结论与认识 | 第39-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6章 潜山时频电磁试验及分析 | 第41-48页 |
6.1 试验测区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6.2 时频电磁资料的处理 | 第42-44页 |
6.2.1 频率域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6.2.2 时间域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6.2.3 电阻率参数处理 | 第44页 |
6.2.4 激发极化参数处理 | 第44页 |
6.2.5 综合参数处理和综合解释 | 第44页 |
6.3 时频电磁探测古潜山内幕油气的试验 | 第44-47页 |
6.3.1 实测油田区异常特征 | 第44-46页 |
6.3.2 实测古潜山异常特征 | 第46-4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