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 第10-12页 |
1.2.1 燃烧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现场总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燃烧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14-26页 |
2.1 任务概述 | 第14页 |
2.1.1 目标 | 第14页 |
2.1.2 应用环境 | 第14页 |
2.2 目标系统的组成 | 第14-20页 |
2.2.1 硬件组成 | 第15-19页 |
2.2.2 软件组成 | 第19页 |
2.2.3 通信网络 | 第19-20页 |
2.3 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0-25页 |
2.3.1 功能需求 | 第20页 |
2.3.2 数据需求 | 第20-22页 |
2.3.3 性能需求 | 第22-23页 |
2.3.4 可靠性需求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燃烧控制系统的概要设计 | 第26-32页 |
3.1 燃烧控制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第26页 |
3.1.1 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第26页 |
3.1.2 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 第26页 |
3.2 过程控制站系统 | 第26-30页 |
3.2.1 上位机系统 | 第27-29页 |
3.2.2 通信机系统 | 第29-30页 |
3.3 PROFIBUS 现场总线协议 | 第30-31页 |
3.3.1 PROFIBUS-DP 总线协议特点 | 第30-31页 |
3.3.2 PROFIBUS-DP 协议栈任务 | 第31页 |
3.3.3 PROFIBUS- DP 初始化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燃烧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32-40页 |
4.1 上位机与通信机的接口设计 | 第32-33页 |
4.2 上位机的详细设计 | 第33-36页 |
4.2.1 数据定义 | 第33页 |
4.2.2 接口定义 | 第33页 |
4.2.3 模块的过程性描述 | 第33-36页 |
4.3 通信机的详细设计 | 第36-39页 |
4.3.1 数据定义 | 第36页 |
4.3.2 接口定义 | 第36页 |
4.3.3 模块的过程性描述 | 第36-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燃烧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40-57页 |
5.1 上位机系统的实现 | 第40-48页 |
5.1.1 系统开发环境和目标环境 | 第40页 |
5.1.2 目标系统中 Linux 内核的修改 | 第40-43页 |
5.1.3 上位机 DPU 程序的实现 | 第43-48页 |
5.2 上位机与通信机接口的实现 | 第48-49页 |
5.3 通信机系统的实现 | 第49-56页 |
5.3.1 周期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49-52页 |
5.3.2 非周期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52页 |
5.3.3 上层模块的实现 | 第52-53页 |
5.3.4 仲裁模块的实现 | 第53-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燃烧控制系统的测试 | 第57-69页 |
6.1 通信测试 | 第57-61页 |
6.1.1 测试方法 | 第57页 |
6.1.2 测试内容 | 第57-60页 |
6.1.3 测试结果 | 第60-61页 |
6.2 子系统内部测试 | 第61-65页 |
6.2.1 测试方法 | 第61页 |
6.2.2 测试内容 | 第61-64页 |
6.2.3 测试结果 | 第64-65页 |
6.3 联合测试 | 第65-68页 |
6.3.1 单过程控制站、多从站的通信测试 | 第65页 |
6.3.2 单过程控制站、多从站的指令测试 | 第65页 |
6.3.3 操作员站、单过程控制站、多从站的指令测试 | 第65页 |
6.3.4 两过程控制站的仲裁切换测试 | 第65-66页 |
6.3.5 操作员站、两过程控制站、多从站的整体测试 | 第66-67页 |
6.3.6 测试结果 | 第67-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