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负面舆论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一)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第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网络舆论的内涵及其类型第13-20页
 (一) 舆论和网络舆论的内涵第13-17页
  1. 舆论第14-15页
  2. 网络舆论第15-17页
 (二) 网络舆论的类型第17-20页
  1. 网络正面舆论第18-19页
  2. 网络负面舆论第19-20页
二、网络负面舆论的危害第20-28页
 (一) “网络水军”扰乱网络环境第20-21页
  1. “网络水军”的内幕第20页
  2. “网络水军”的危害第20-21页
 (二) 散布谣言导致人心混乱第21-23页
  1. 谣言的形成第21-22页
  2. 谣言的后果第22-23页
 (三) 对其他媒体和政府机构的影响第23-25页
  1. 对其他媒体的影响第23-24页
  2. 对政府机构的影响第24-25页
 (四) 影响社会稳定与整体和谐第25-28页
  1. 影响意识形态第25-26页
  2. 影响人的行为第26-28页
三、消除网络负面舆论危害的对策第28-42页
 (一) 提高广大网民的综合素质第28-31页
  1. 提高自控和辨别能力第28-29页
  2. 加强教育和引导第29-31页
 (二) 加强网络舆论的调控和监督第31-34页
  1. 注重网络舆论调控的方式方法第31-33页
  2. 多方面加强网络舆论的监督第33-34页
 (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虚拟管理队伍第34-37页
  1. 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要尽职尽责第35-36页
  2. 培养一批优秀的“意见领袖”第36-37页
 (四) 媒体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第37-39页
  1. 主动占领正面舆论的阵地第37-38页
  2. 及时纠正负面舆论的观点第38-39页
 (五)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第39-42页
  1. 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第39-40页
  2. 建立网络舆论应对机制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48页
后记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面电视频道品牌形象包装艺术研究
下一篇:论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